重遊南澳
文章來源: 國際浪人2019-01-10 13:45:28

12月26號 阿德萊德

阿德萊德是我97年離開祖國後的海外生活的第一站。自從和兒子2000年來到澳大利亞的布裏斯班,妻子就一直希望能到阿德萊德去看看。在此後的近20年的時間裏,我們去了英國和新西蘭,最後又回到了澳洲的巴拉瑞特,卻一直都沒有找到合適的時間遊一次阿德萊德。2018年年底我們利用聖誕期間不足一個星期的假期,終於滿足了妻子的願望。我們是12月26號出發,開始了我們的南澳之旅。

從巴拉瑞特開車將近用了7個小時到達阿德萊德,沿途經過維多利亞的Dimboola和南澳的Coonalpyn 時下車放鬆一下,並拍了幾張這兩個地方的名片照片。

Dimboola小鎮為世人所知是因為小鎮北西部公路上旁邊的一個小圓形鹽湖,粉紅湖。湖的名字來自其獨特的粉紅色。色調的亮度根據降雨量的不同而不同。直到最近才假設紅藻產生了粉紅色的色調,但澳大利亞地理雜誌最近的研究報告稱,這種顏色是由一種細菌產生的色素的結果。無論什麽原因形成的粉紅色,這湖確是個令人驚歎的奇觀,這裏拍攝的圖像非常不尋常。

Coonalpyn的魅力主要來自於穀倉上的30米高的壁畫,藝術家Guido van Helton於2017年2月將高大穀倉變成了一幅巨大的畫布,把當地5名小學生畫在了穀倉上,營造出一種令人驚歎的壯觀和美麗。

沿途公路兩旁的加油站也讓我們看到,維州的油價要明顯高於南澳。當天巴拉瑞特的91號汽油是1.3澳元一升,到Horsham 油價是1.5澳元了。而進入南澳的Keith油價是1.24澳元,到阿德萊德則變成了1.1左右了。

到達阿德萊德已經是下午將近6點了。在旅館裏安頓下來之後,我們就迫不及待的來到了阿德萊德市中心,趁著天黑前瀏覽一下市容。阿德萊德城區不大、方方正正,大概也就是一平方公裏左右,但四周卻是被將近五百米寬的公園綠地包圍著,整潔、精致而優雅!既有大都市的氣勢和風采,又不缺少鄉村小鎮的親切和風情!

我們首先來到維多利亞廣場,這是阿德萊德的城中心。二十多年後再次來到這裏,97年第一次來到這裏時的印象卻還栩栩如生,當年的維多利亞廣場隻有草坪和幾把長椅。而那幾把長椅幾乎成了一夥土人的家,他們帶著鋪蓋和酒瓶常年吃住在那裏。那天當我來到廣場時,一個骨瘦如柴的土人醉醺醺的、搖搖晃晃的走到我的跟前,伸出手來跟我握手,卷著那捋不直的舌頭含糊不清的吐出幾個字:“Welco…mm to Au…stra…lia” 當我回答謝謝的時候,他又馬上伸出手:“Two dollars,please” 原來是要跟我要錢去買酒。要錢時,土人的舌頭伸直了,也利索了許多。每當我跟說起此事,兒子都是笑個不停。其實如果沒有土人占領,當年的維多利亞廣場是個很有魅力的地方,淳樸、自然。

今天,當年的長椅不見了,以長椅為家的土人也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噴泉,涼棚和供遊人休息的水泥台階,自然草坪的麵積也大為縮小。因為是聖誕期間, 廣場的邊上還豎著一個二十多米高的大聖誕樹!

離開維多利亞廣場,我們又來到城北的滔仁斯河。二十多年前,這裏曾是我經常光顧的地方。當年躺在河邊的青草地上,看著水中的黑天鵝,和諧而自然。今天,黑天鵝已不知去向,隻剩下3隻孤獨的鵜鶘在水麵遊蕩。河兩岸多出了一些建築,包括河北岸阿德萊德運動場的觀眾席以及河上的人行橋,似乎是破壞了原來的自然與和諧。但風平浪靜,河兩岸的樹木及建築在河上的倒影也給這裏增加了許多魅力。

北阿德萊德的聖.皮特大教堂的燈光在傍晚的暮色中閃耀著光輝,顯得格外的明亮!兩千年左右我曾再訪這座教堂,想拍些內部的照片,可惜管理人員不準。其實也不是完全不準,隻要付上幾澳元還是可以的。不知道付錢拍照是管理人員的主意還是上帝的主意?似乎上帝也對掙錢感興趣。

 

12月27號 漢道夫及巴柔莎山穀

第二天,我們原計劃去巴柔莎山穀參觀酒莊。因為阿德萊德東山上的漢道夫不是很遠,我們就在兒子的提議下先到漢道夫看看。

漢道夫(Hahndorf)是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由德國移民建成的小鎮,普魯士文化的影響顯而易見,在這裏可以看到路德式教堂,而德式建築、德式手工藝品及商店更是隨處可見,以德式美食為主流的飲食文化中,中餐館也能找到存在的位置。因為是聖誕假期期間,小鎮街道上遊人很多,再加上高溫天氣,我們沒有停留太久。離開漢道夫,我們直接向巴柔莎山穀進發。

從漢道夫去巴柔莎山穀,我們走了一條蜿蜒崎嶇的鄉間小路,看著沿路的草原和葡萄園隨山穀起伏,也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

傑卡斯(Jacobs Creek)是我們訪問的第一個酒莊,遊客招待中心二十多年前的古樸典雅的傳統建築已經被高大明亮的現代建築所取代,訪客也比二十多年前多了許多,但卻缺少了原來的親切,品酒也不再免費了,而是每人頭5澳元。當然5澳元還是物有所值,傑卡斯的主要產品都能品嚐一下,甚至還有一瓶葡萄酒的存儲時間已經有23年之久。把品酒單上的所有葡萄酒品嚐完之後,妻子的臉上已經泛成粉紅色。從招待中心出來的時候,四周大片的葡萄園所構成的美景讓妻子從微醉狀態清醒了一些,又拿出手機拍照了。

在奔富酒莊(Pentfolds),訪客中心好像還是原來的建築,但品酒的人頭費是更貴的10澳元,貴賓價則是20澳元。而且為了方便與中國顧客的交流,酒莊一改二十多年前隻有清一色白人的傳統,還雇傭了許多中國雇員,從這一側麵也可以看出中國的影響確實是在世界範圍內日益壯大。

離開這兩個大酒莊,我們又訪問了兩個小酒莊,Murry Street Vineyards和Keller Meister。據說Murry Street Vineyards 的傳統食品很有特色,這是兒子堅持要到這裏的主要原因,可惜我們去的時候已經過了下午3點,餐品已經停止供應。但在Keller Meister,兒子終於吃到他喜歡的奶酪及酒莊自己烘烤和醃製的傳統佐酒小吃。與我和妻子不同,兒子總是把品嚐當地的特色食品當做旅遊的項目之一。雖然我對這些食品不以為然,但這些小酒莊獨特的魅力卻讓人印象深刻,葡萄酒自不必多說,如果天氣好,還可以坐在室外葡萄架下的椅子上,獨特的餐桌上放著葡萄酒和佐酒小吃,望著四周綠色的葡萄園,清風拂麵,必是心曠神怡。

 

12月28號 古爾瓦小鎮

古爾瓦是澳洲最大河流瑪瑞河的出海口,為了近距離看到被稱為瑪瑞嘴的河水出海口,我們來到欣德馬什島,在這個小島的一端可以比較清晰的看到不遠處的瑪瑞嘴。瑪瑞嘴上,幾艘挖沙船隻在進行挖沙做業,以保證瑪瑞嘴不被沙子填滿,保持暢通。當天我們到達的時候,天氣陰沉,周圍給人一種荒涼的感覺,也沒留下什麽好照片,但兒子還是挺滿意,他又吃到了大篷車上供應的油炸薯條和魚片,而那魚片是剛從海上釣上的魚做成的,自然是特別新鮮。當地人和遊人也都特別捧場,雖然新鮮也不過是普普通通的薯條和魚片,大家卻都吃的津津有味。

離開欣德馬什島,我們又來到古爾瓦半島上的沙洲,這裏有一個攔海大壩,大壩把海水和湖水隔開,以免海水倒灌入內湖和馬瑞河。共有5個這樣的大壩建在馬瑞河終端的幾處大之湖中,確保了陸地和湖水不被鹽堿化。

和大多數遊人一樣,到了古爾瓦,就不能不到維克多港,這是一個海港小鎮。為連接馬瑞河的貨物運輸到海運港口,一條由古爾瓦到到艾略特港的鐵路於1854年建成,後來鐵路又擴展到維克多港,但鐵路動力不是火車,而是馬匹,可想而知這條鐵路沒有競爭力。後來鐵路馬車被更新成為了真正的鐵路機車,但維克多港鐵路馬車作為旅遊項目被保留了下來。現今維克多港是個真正的旅遊城市,除了鐵路馬車,小鎮上還有其它各式各樣的旅遊遊樂場所和設施,是個旅遊度假的好去處。下麵的照片是鐵路馬車和車站以及海邊的駱駝。

 

12月29號 袋鼠島

第四天我們是在袋鼠島上度過的。去袋鼠島,需要從從阿德萊德向南開車一個小時四十分鍾到達位於Fleurieu半島最南端的小鎮Cape Jervis,再從Cape Jervis乘渡船經過一個小時零十五分鍾海水航行到達袋鼠島上的Penneshaw。雖然輪渡隻需一個多小時到達袋鼠島,但加上開車上下輪渡的時間,恐怕兩個多小時也不止。本來可以把車停在Cape Jervis,到袋鼠島上再租汽車,隻需要近一百澳元左右,但我們訂票的時間太晚了,島上的出租車都已經租了出去,我們也隻好花二百澳元把自己的汽車輪渡到島上。當然,每人的船票還要額外再買。

兒子在網上查到島上有新鮮的牡蠣可吃,我們也隻好跟著他專程拐到牡蠣農場小商店,吃完了海蠣子之後再繼續我們的島上行程。

我們最先來到了島上最西端的Flinders Chase National Park,在Admiral's Arch可以看到水中和岩石上的海豹。

但更讓人印象深刻而且距離Admiral's Arch不是很遠的Remarkable Rocks,這是袋鼠島最著名的標誌之一,是巨大的侵蝕花崗岩巨石的集合,坐落在巨大的熔岩穹頂上。這些大小各異、奇形怪狀的巨石陣為遊客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也為攝影愛好者提供一天中不同時刻的拍攝角度和機會,如果是早晨或傍晚,以紅色的朝霞或晚霞為背景,這些巨石會使拍攝更有魅力。

開車在袋鼠上的公路上,很難看到其它行人車輛,但每當一個景點或餐飲小店,也不知道遊人都是從什麽地方冒出來的,經常是要排隊才能買到食物或飲料。兒子還是對新鮮的魚片或其他海鮮興致不減。

實際上,袋鼠島上好玩的地點很多,但我們的時間有限,不可能玩遍所有的景點,留給下次吧。

回到Penneshaw 渡口的時候,已將近傍晚,晚霞映照著港灣和山坡上的人家,景色也是別有洞天。

30早上出發,下午回到了巴拉瑞特。這就是我們5天的南澳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