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聖地,《岡仁波齊》
文章來源: chufang2017-07-10 07:41:48

心中的聖地,《岡仁波齊》Paths of the Soul

 

和我上一篇博文一樣,這裏也講的是公路旅行。可那是一群混混沌沌年輕人無憂無慮的探索,絲毫不在乎自己的目的地,而這裏是一群虔誠的村民前往他們的聖地朝拜,他們最終的願望就是進入拉薩和聖山岡仁波齊。

 

 

 

百度上介紹岡仁波齊中的一段:“(Kangrinboqe)通稱雪靈山,在普蘭縣聖湖瑪旁雍錯以北,是岡底斯山的主峰,海拔6656米;藏語意為“神靈之山”,為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這個岡底斯聖山是八千萬世界之中西方的俄摩隆仁或西方極樂世界之地,曾誕生八千萬賢能並傳播佛法的聖地,是贍部洲的地理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國吐蕃和象雄地方土生土長的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波佛教的故鄉。

 

沒有山也就不是西藏了,說的就是山腳下的一個小村子裏的幾個村民。

尼瑪紮堆的叔叔楊培的心願就是想去朝聖,當他的父親去世後,他決定帶楊培去拉薩和岡仁波齊。懷孕的次仁曲珍也希望把孩子生在朝聖的路上,屠夫江措旺堆自覺殺生太多,想為自己贖罪,同村裏還有好幾位其他人,一個十八歲的小夥子和一個九歲的小姑娘,統共加起來十一個人。他們去買了鞋子,做了為叩頭而用的板子和圍裙,嬰兒用的繈褓,弄來了一輛小拖拉機帶了路上的食糧和行李拖車,沒有歡送大會和領導致辭隻有站在村口的諸親好友就慢慢的出發了,在前麵開路的是無時不刻搖著轉經輪的楊培。

 

我們都知道,藏民的朝聖可不是普通的走走路就行了。每走幾步(按電影裏說的,最多七步路)就得臥到在地,整個人撲著向拉薩朝拜,而且走的時候還要在臉前胸前和腰前各合掌一次,不很複雜,但都得做。也不用去飯店,自己找些柴火路邊煮飯。不論刮風下雨還是大雪,一路上飲風餐露,爬山涉水,晚上一起就在路邊用大木棍和厚帆布搭起一個大帳篷裏,念完經(調子很像和尚念經)後在睡覺。盡管是在公路上,但這樣的走法,真是猴年馬月才能到拉薩了。

在路上他們遇到了不少同行的朝聖者,次仁曲珍送進醫院生下了一個孩子,這新生的生命也和他們一起上路。也走過相當熱鬧的街市,當他們的拖拉機被撞壞後,他們一行人就自己拉著拖車繼續前進,拉了一段路後,還得走回去重新叩頭回來。反正他們不是為了趕時間,他們要用磕腫額頭來證明自己。

 

 

最後他們遠遠的看到了布達拉宮,大家麵對著布達拉宮合掌祈禱。進入寺廟在喇嘛的誦經聲叩拜裏麵的佛和菩薩,喇嘛賜哈達為他們祝福。他們花了大約一年多功夫走了大概1200公裏,為了繼續去岡仁波齊盤纏,他們還在拉薩打了幾個月的工。楊培去世了,他們把他背上天葬台,尼瑪紮堆接過了他的轉經輪,他們繼續走向岡仁波齊。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中華民國成立最初的國旗的代表五大民族的五色旗就有漢藏兩族。隨著交通信息的發達,漢人進一步了解了其他民族的風俗,傳統,宗教。尤其是西藏,青藏鐵路通車後,訪問西藏的人增多了,從他們送回來的照片可以看到藏民匍匐在路上叩頭長拜。這樣的旅程往往要花費幾個月或者一年多,再加上路上的種種磨難,非得有強大的毅力,無比的虔誠才做的到。不過想一下,我們還不是有過類似的舉動。 文革時期紅衛兵步行串聯到北京,延安或者井岡山的故事。穆斯林一生至少也要去麥加朝拜一次,基督徒在西班牙聖地亞哥也有他們的徒步朝聖之路。藏民去拉薩朝拜也和正常。正如電影中他們路上遇到一位長者說的:“朝聖就是為眾生祈求平安和幸福,也為自己祈求平安和幸福。” 為了自己和大家,當然要去朝聖了。當楊培去世時候,尼瑪就說了“在聖山腳下往生,這是他的福氣”。藏族看重的是來世,當然是福氣。

 

有一條是,在西藏朝聖之人,路上遇到的都是互相幫助,再不濟也一同坐下喝口茶,真是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就在進入拉薩之前,他們還跳了一場舞,看起來挺熟悉的,文革時候的忠字舞就加了一點西藏風格。

 

他們的帳篷太落後了,現在有防水尼龍,纖維玻璃鋼的架子,要比他們的帆布和大木棍輕巧多了。另外還有睡袋,不用帶笨重的被頭鋪蓋,既占地方,也不夠暖和。

 

西藏的雪山可真是雄偉。我以前在山區住了多年,最怕爬山。就是一個小山頭都要爬上半天,何況這樣的大山呢。就憑這條,對他們非常佩服。

 

電影拍攝和上映時候,漢藏兩方都有抱怨。藏民認為這些藏族演員無法代表真正虔誠的朝拜者,而漢人也覺得電影有不少漏洞。對我而言,有機會看到一個不同的文化總是件好事。

 

隻看過編導張揚以前的《洗澡》Shower和《昨天》Quitting。那時候美國的“西斯克爾和伊伯特電影評論”多次推薦他的《洗澡》。不過《昨天》更為震撼,尤其是影片中的主角賈宏聲自殺後,更使人知道毒品的禍害。

 

演員都是張揚在一個村子裏按照他心中的概念選來的,實際上他們就是普通的老百姓,所以他們的名字就是影片中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