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曆史的記憶—我的家鄉千年古鎮汾城
文章來源: 99huashan992016-01-06 23:36:39

 

 

汾城鎮最早的記載是戰國時期,在《史記·秦本紀》中記載:“(秦昭襄王五十年)益發卒軍汾城旁”即指此地。汾城又名“鄂公堡”,或“敬德堡”,是唐初大將尉遲恭的帥府所在地。尉遲恭因功累封至鄂國公,據說他的封地就在今天的汾城一帶。我家鄰村就叫做“尉(yu)村”,這個字不念wei,是尉遲的簡稱。

汾城作為縣製始於唐貞觀七年(公元633年)縣城由古城遷於此,名為太平縣,曆朝均有修建。是一組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築群。以鼓樓為中心依次由北向南排列為城隍廟、文廟、明倫廟、鼓樓、學前磚塔、縣衙大堂、關帝廟、社稷廟、洪濟橋、城牆等。

當地素有“金襄陵,銀太平”之說,銀得名於當地盛產小麥棉花,也源於曆史上的富饒。我在的村子當年不過百戶,但是周圍修建了高大的城牆和城門樓,其中地基都是花崗岩方條石,花費的人工和財力即使今天也難以想象。據老人講,當年李自成從陝西出大同到北京,曾經圍攻城牆三天,最後寨中交出人命三條作為退兵條件。當地最有名的廟宇原為鳳波廟,毀於抗日戰爭,隻留殘磚碎瓦,我們當年曾在那裏開荒種地。

當地分散遺留的古跡實在太多。當年進山采藥,曾在深山老林發現一棟古廟宇,已經殘敗不堪,但是牆上可以看到文人墨客題詩和留言。廟宇前青石板厚厚一層青苔,中間一窪清泉緩緩流出。幼年時,村子南邊有關帝廟遺址,村北有一座春秋塔。我家院子前石獅子,石墩,拴馬樁,青石台階,都是整塊石頭雕刻製作的,還有連片的四合大院。可惜,大多數都被不肖子孫給拆賣了。就是如今立為文物保護古建築的汾城鎮上的那些古跡,當年都做了倉庫。

 

鍾鼓樓與文峰塔

 

城隍廟山門

 

文廟石製欞星門

 

木牌坊

 

洪濟橋

明大書法家文征明為同窗好友汾城縣令題字的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