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點關於融入的事
文章來源: 愛瑞絲小語2017-01-19 09:07:52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讀初中的兒子說他們學校裏in general就是這樣grouping的,以亞裔為主讀書好的為一類,他自稱為nerd group,以白人為主的體育好的white group,這一類讀書往往不乍樣,卻很popular受歡迎,其他的成績一般體育也一般的,歸為一類,當中什麽人都有。我們這兒華人不多,老印多,兒子和幾個印度孩子成為好朋友,他們幾個成績都很棒,每次考完試就湊在一起比分數,看看誰考最高,要不就說“next time I’ll  beat you”,他說他們年級有個小中男,only hang out with白人同學,兒子的原話是“acting like a white”,  white group一起打球一起玩,但很明顯那些白人孩子也不怎麽歡迎他,亞裔群更瞧不起他,因為他為了融入,連成績也變白了(很差)。

 

和這小中男的父母在學校的open house有過一麵之交,當時說起孩子的選課,他爸說“我幫兒子選了business,要選有助於以後融入社會的課,讀那些什麽computer science,沒用的”,“課後club要選debate clubspeech club,提高社交能力,中國孩子就是這方麵落後”。我聽了很汗顏,兒子選課選club,我一點沒插手,他全選他感興趣的,我也非常支持他的任何選擇。看來這小中男如此有目的地隻和白人孩子玩,和父母推動下的從小“融入”培養息息相關,可兒子說那孩子兩邊不討好,沒人喜歡他。

 

何謂“融入”,其實不知如何定義,出國近二十年,有時覺得自己很融入,職場上社交上,和白人相處沒有問題,有時又覺得一點也沒融入,能推心置腹的還是隻有咱自己人(相同背景的人)。記的九十年代一出國就進學校念MBA,那時英語差加上culture shock,每次的group meeting就像上刑場,那幾個白人帥哥美女同學對我還算nice,可是我實在融入不了,他們的聊天笑話我聽不懂也插不了話,每次meeting感覺就是尷尬難熬,看著手表盼著快點結束。有了對“不融入”滋味的深刻體會,我理解孩子們作為ABC,雖然說一口純正的英文,可真正去“融入”白人圈子還是有諸多的不適。我對孩子說,你們在學校必須有朋友,要不然容易成為bully的對象,至於什麽膚色的朋友,一點關係都沒有,你們的交往覺得comfortable就行了。

 

作父母的,與孩子為友,尊重他們,傾聽他們的心聲,多設身處地地去理解他們的處境,培養身心靈健康的孩子才是關健。人生苦短,刻意去融入去同流,太辛苦也何必呢?看到兒子跟那幾個老印孩子相處甚歡,我覺得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