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養女孩,也要富養男孩的現實意義
文章來源: 秦臻2015-07-03 19:26:00



中國傳統裏有個經典說法,就是要“富養女孩”。但是現實情況看來,男孩也必須得富養。

傳統觀念中的“富養”,如果單單指的是物質上的富養,就有失偏頗。富養必須是各個方麵,否則,成年之後所表現出來的欠缺是無法逆轉的,最可悲的是自己意識不到,別人指出後還會讓其非常激惹逆反。其實,別人指出我們的欠缺本是一種偏得,因為你有機會從別人的視角看出自己的問題並予以改正,人就會離完美進一步,雖然沒有完美的人,但我們總是要以完美為行為的方向,就像人往高處走一樣。

首先富養指的是物質。成年人對物質的需要可以縮減,因為我們有成熟的心智來處理物質欠缺帶給我們的心理變化,但是孩子沒有人生經曆和能力來處理這些,他們對所有第一次遇到的問題,都像小鴨第一次見到誰,就把誰認作媽媽一樣。所以,對物質匱乏家庭長大的孩子來說,很多不值錢的東西看起來都是珍貴的。

一個喜歡糖果的女孩,小時候家境貧寒,父母幾乎從沒有給她買過,她如果壓根就沒吃過也就算了,可是她偏吃過一次,然後就再也沒有了。小孩都是喜歡吃糖的,這個女孩對糖的渴望從小就在心裏是個遺憾的話,長大後雖然能夠釋然,可是童年的渴望沒有實現,成年之後一定會影響到她,這個女孩很可能因為別人的一點點小恩小惠就被利用。這是一種已經形成了的個性的欠缺,是一種對缺失產生的不安甚至恐懼,因為害怕欠缺就想多多占有繼而產生貪婪。

小時候的各種物質滿足欠缺,如果是物質匱乏的年代倒還好說,因為誰也沒有比誰強太多,但如果低於平均水平太多,就會對各種匱乏欠缺產生不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從物質可以蔓延到生活別的層麵。

沒出國前,跟幾個朋友去吃飯,聊起幾天前路左邊的一個迪廳出了件事,一個女孩死在路邊。誰也不知道怎麽死的,過了好久破案了,才得知那女孩就是貪了別人送的一杯五顏六色的雞尾酒,酒裏放了東西,女孩被蹂躪致死。我們唏噓之餘,感慨女孩的父母間接害了孩子,因為如果女孩不是因為貪那杯酒何至於此。而貪已是一種個性。這裏還引出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如果她的父母從小教育她自尊自重自愛,女孩又怎麽會那輕佻的頻繁出沒迪廳,聽說那個時候有很多人在迪廳服食搖頭丸。所以,在家庭教育上富養孩子是多麽重要。

我的姥姥家是很富有的,可以叫做大戶人家,可是這大戶人家沒有出一個紈絝子弟,姥姥兄弟姐們一共4個,每個人都很優秀,記得姥姥有時候看小時候的黑白照片,其中經常有他們家孩子在廊前一起看書的時候照的。姥姥的母親也常常給他們讀書,跟孩子聊天,照片裏姥姥的母親,臉上泛著慈愛和溫柔。這種教育上對孩子的富養,使得姥姥家的孩子出落的彬彬有禮,謙恭高貴。生活裏,遇到是非難題,都能以自己成長中得到的愛和溫柔,知識和涵養,從容應對周圍的所有人和事。

由此我想到,有的人說話做事偏頗惡毒,我寧願理解為他們的不幸,因為這樣不健康的,偏激的待人接物方式,一定有其根源,一定源於幼年時愛的欠缺,被尊重,被信任的欠缺。正所謂在人格,個性,品質上沒有被富養過。在這些方麵,被富養的孩子,一定從小被尊重,被愛,被溫柔嗬護,在愛和信任中長大的孩子是自信友善的,不會那麽偏頗,那麽惡狠狠,那麽無法理解,也不想去理解別人的感受,因為他們自己也被別人偏頗的冤枉過,被剝奪過自尊,被惡狠狠的詛咒過。那樣一種被傷害的經曆,使得他們內心充滿仇恨,在別人否定自己的時刻,沒有能力正確的表達自己,而是用惡狠狠的,鋒利如刀片一般的話來發泄對異己的憎恨,以此求心裏的平衡。

沒有在精神和個性上被富養過的孩子,還表現為極度的不安全感,極度的臆想一種被重視。自己認為自己重要沒有錯,可是在他們看來,自己對,別人就非得錯,否則他們還是感覺不安全,感覺這樣我對你錯的情況不一定什麽時候會顛倒過來,所以他們不斷誇大著自己的價值,證明著別人不如自己而讓自己感覺安全。

所以這些源於小時候教養上的缺失,影響了一個人成年後的個性和為人處世風格。幼年的時候,我們犯錯總是會被摸摸頭,說聲“這淘氣的孩子”。可是長大成人了,就沒有了這樣的待遇,事實就是這樣,你在工作單位,為人刁鑽,高調嘚瑟, 自我膨脹,收獲的就不是別人的諒解而是厭惡。人際關係裏,你不講合作,搬弄是非,自我感覺太好以至於自誇賣弄,別人不會說你什麽,但一定不喜歡你。在家庭,你不懂包容幽默,甘願付出,忠誠自律,你也無法獲得溫暖的家庭生活。

這許多人格個性上的欠缺影響著人的生活質量,可見富養孩子的現實意義,男孩女孩都有自己的人生,所以富養女孩,更得富養男孩,無論是物質上,尤其是精神個性上,富養的孩子更理性,更具健康人格,將來也必將更快樂,更有能力駕馭自己,也更受人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