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芳園捐款牆上的傳教士
文章來源: 灣區金頭腦2023-05-15 21:57:56

昨天去逛南加州Huntington Library 中國園(流芳園)時,看到捐款牆上有一處寫著該筆捐款為紀念來華傳教士John Harry Giffin 而捐獻

 

 

看了相關資料,發現John Giffin 是二十世紀初前往廣東省Ka-Ying嘉應州(今梅州市)傳教的一名美國傳教士。

 

John Giffin 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出生、成長。在母親的影響下,他在青少年時期就受洗成為基督徒。

 

1903年,28歲的John Rochester神學院畢業,同年他蒙神呼召,準備前往海外傳教。

 

1904年,JohnAnnie Milne結婚;同年十一月,經過一個月的海上航行,John Giffin 夫婦來到中國。

 

Giffin 隸屬於美國浸信會海外傳教事工American Baptist Foreign Minister Society (簡稱ABFMS)。該事工已經在中國活躍了至少五十年;當Giffin在中國傳教時,還有幾百名隸屬於該事工的美國傳教士在中國不同地區傳教。截至1930年,該事工已在中國建立了145間教堂(大部分都不在大城市或省會城市) ,共1萬名信眾;同時建成188間小學和中學(共1.3萬名學生);20間醫院,一年收治近十萬名病人;並資助成立了四間中國的基督教教會大學。

 

 

Giffin 前往傳教的地區位於以客家人為主的廣東省梅州地區。在開始傳教的前六年,Giffin 學習當地的語言、文化,發展信眾。1911年,他返回美國進行為期一年的述職。

 

 

Giffin 傳教的黃金歲月在民國建立的前十年。他與其他傳教士一起,建立教堂、學校、發展信眾,並取得一定成就。(需要指出的是,梅州官辦中學在1916年關閉,全縣隻有教會中學讓學生入讀;教會中學的絕大部分資金源自美國人的資助)

 

 

到了1920年代,因為五四運動後中國民族主義興起、以及梅州地區政局動蕩,Giffin 的傳教工作遇上了很多困難。首先,教會學校內的幾百名中學生,因不滿帝國主義對中國學生的粗暴對待,要求Giffin 的助理離開學校;在要求得不到滿足後,他們另起爐灶,離開教會學校。1925年後,大革命、國共內戰等政治動蕩嚴重衝擊了梅州的生活,外國傳教士再也不能安穩地傳教。

 

1933年,John Giffin 因病返回美國,在家中去世享年五十八歲。

 

資料來源:https://scholarsarchive.byu.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014&context=wcaaspap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