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一下美帝:“自大” 還是 “自信”?
文章來源: 不言有罪2016-11-03 08:50:23

攻擊一下美帝:“自大” 還是 “自信”?

本來,我對棒球一竅不通,也不感興趣。覺得那慢吞吞的節奏,一人幹活全隊怠工,沒啥看頭。記得多年前去多倫多看過Blue Jay的一場球賽。從高高的看台上往下看,人如青蛙球似米粒,啥也看不清。倒是喝了不少啤酒。

但過去幾天,我下班後就一直盯著電視,看我們芝加哥的小熊隊和克利夫蘭的印第安人隊爭奪“世界冠軍”。我這才對棒球這個運動稍稍有了點了解。每場比賽,都要三四個小時。昨晚的第七場比賽,更是從晚上八點,打到了淩晨一點。當個棒球迷真不容易。

有趣的是,這個係列的比賽,官方的名稱是“世界冠軍係列賽”,盡管參賽的球隊,除了多倫多的Blue Jay以外,全都是美國的。這樣規模的比賽,也能叫“世界冠軍係列賽”?這樣的冠軍,也能叫“世界冠軍”?而且叫了一百多年,叫得理直氣壯?

不管怎麽樣,芝加哥的小熊隊在一比三落後的情況下,連贏三場,反敗為勝,奪得了“世界冠軍”。距離這個球隊上次奪得這個“世界冠軍”,已經108年了。

今天上班時哈欠連連,但為奪得這個“世界冠軍”,咱也貢獻了五個小時的電視時間,期間還提心吊膽無數次,指手畫腳無數次。這個冠軍杯,多少也有咱的一份貢獻吧。

既然這邊可以把這樣的比賽稱作“世界冠軍係列賽”,那邊說自己掌握了“宇宙的真理”也無可厚非了。反正吹牛不犯法,也不用交稅 (如果這樣說讓你聯想起了某位總統候選人,那是你的問題)。

說起來,你還不得不佩服美國人的“自信”。譬如,全世界都改用公製了,連英製的老祖宗英國都改了,可美國就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堅持走有美國特色的英製道路。如果你問一下辦公室的同事,0.8英裏是多少英尺,十個人會給你二十個不同的答案,而且人人都對自己的答案信心滿滿。

美國人自己信心滿滿,我可是常常提心吊膽。譬如,這裏的營養學家做飼料配方時,一個配方裏起碼有五種以上不同的單位。玉米的價格是每普色兒(bushel)美元,豆粕是每短噸美元,氨基酸是每磅美元,維生素是每公斤美元,油脂是每CWT(一百磅)美元,然後配方的總量是磅。天哪,連價格的單位都如此複雜得不可理喻,配方不出錯,那才是沒有天理了。要知道,飼料配方采用的是“最低成本配方”法。原材料的價格稍有不同,配方就會完全改變。

最讓我擔心的是坐飛機的時候。每次坐美國航空公司的飛機,或從美國起飛的其它國家的飛機,我都在心裏默默禱告:機長啊地勤員啊,可千萬搞清楚,公裏和英裏,英尺和米,加侖和升,公斤和磅,等等之間的換算關係,給飛機加足了油,水,和吃的。別飛到一半,就油盡水絕沒吃的了。

當然,擔心歸擔心,咱也得入鄉隨俗。過去,咱們受的教育,是“批評與自我批評相結合”。到了美國,你得“表揚與自我表揚相結合”才行。表揚他人時要慷慨,自我表揚時也不吝嗇。也許在別人眼裏,這是自大,但在美國,這就是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