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六字真言:進退存亡得失
文章來源: 玄極子2015-07-29 14:29:03
 
圖片來自網絡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這句話來自《易經》乾卦第六爻的爻辭亢龍有悔”。亢就是太過的意思,做人做事做過了頭就是亢。第六爻為一卦的最高處,在人生境界上是處於貴而無位,高而無民狀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高處不勝寒的狀態。

進退存亡得失,其實這六個字所代表的含義隻有一個,進退即是存亡,存亡即是得失。這個概念如果用易經的術語來表達就更簡單了,就是陰陽,萬事萬物不離陰陽。進為陽退為陰;存為陽亡為陰;得為陽失為陰。而陰陽就是易,易經的易。易者陰陽也,易經就是研究陰陽之道的,也就是進退存亡的道理,這是宇宙人生的大學問大智慧,人生的軌跡是一條曲線,在每個人的這根曲線上都會有幾個拐點,也就是關鍵處。而在這些關鍵處,人生的進退得失如何拿捏,陰陽如何平衡,這是至關重要的。

人性中有個共同的弱點,就是知進不知退,知存不知亡,所以一不小心就會進入亢的狀態,一旦進入亢的狀態,想退就來不及了,人生就會走入絕境。我們去觀察那些已經走入絕境的人,就是因為他們在得意的時候沒有想到會有今天,如果想到了,絕對可以避免。所謂聖人,高人就是知進知退而且能把握到恰到好處,就是“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老子的 一部《道德經》就是對《易經》的詳解,因為“易者,陰陽也”,而“一陰一陽之謂道”,所以易就是道,道就是易,易經就是道經,研究的就是進退存亡之道。《道德經》認為: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這是對進退存亡之道的進一步指導,明確告訴我們人生的拐點在何處,功成名遂了,就是該退的時候了,這是天理天道。如果不退會怎麽樣呢,曆史上很多人的親身經曆給出了答案,那就是殺身之禍。

縱觀曆史,功成名遂之後,能夠全身而退的人卻寥寥無幾。曆史上退的最徹底最完美的當數春秋時期的範蠡。範蠡和文仲共同輔佐越王勾踐,經曆了十年臥薪嚐膽勵精圖治,最終滅吳興越。正值功成名遂之際,範蠡攜西施不辭而別,西出姑蘇泛舟而去,後改名經商致巨富,被後世作為財神供奉至今。

範蠡離開時曾留書一封勸告文仲,文仲哪裏肯信。不久,文仲被越王賜死。

三國時期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知退而不退,這是他的人生選擇。其他如張良,劉伯溫等人都沒能做到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