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教育家長?
文章來源: 玄極子2015-04-25 21:56:43


一個人,如果想開車,一定要考取駕照;如果想當廚師,也要經過培訓取得資格,還要通過健康檢查。相比之下,一個人做家長就顯得太輕而易舉了,一旦懷孕生 子,她(他)就自然成為了家長(當然領養別人的孩子也會成為家長),至於是不是一個稱職的家長就很難講了。如此看來,社會上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家長,也就不 奇怪了。家長的重要性莫容置疑,對孩子的成長,對家庭的穩定,以及對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都非常重要。 

滴水穿石的道理 

《易》曰:“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

這是一句易經原文。

弑(shì):弑者,殺也,以下殺上者是也。新華字典的解釋是:“封建時代稱臣殺君、子殺父母:弑君。弑父。”

辯:古代通“辨”,辨察,識別。

易經認為:古代社會,發生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不是偶然的,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發生這樣的事情,作為君,作為父有失察之責。

滴水穿石的道理,一滴水滴到石頭上可能毫無影響,滴一天兩天也不會出問題,但是如果連續滴他個三年五載的,一定會滴出個洞來,或者把石頭滴穿。由最初的一 滴水,能想到若幹年後的穿石,就是要考驗一個人的智慧和遠見了。一般人隻會驚詫於穿石這樣的結果,而對於滴水這件事情卻視而不見。



這是去年底發生在江西的一樁人倫慘案,一個13歲的男孩因寫作業睡著了遭母親責罵,將母親掐死拋屍。人們在扼腕歎息之餘,在驚詫於孩子的悖逆不道之後,難道不應該探討一下作父母的責任嗎。孩子憤怒到要去掐死母親,可見其憤怒的程度,而做家長的卻沒有注意到孩子的感受,一味的責罵他,導致他忍無可忍。 

語言的力量

一言可以興邦,一言也可以喪國,可見語言的力量。曆史上因言致禍的例子不在少數。對於佛家而言,“止語”就是一種修行,當年在佛光山參加皈依儀式,其中的一個要求就是止語,就是大家都不準說話,這樣幾天幾夜下來,那真叫清淨,好像整個宇宙都靜下來了。

《易經》裏麵,孔聖人對此也有一段精辟的論述: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裏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裏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孔夫子認為:人的言行,關乎一生榮辱,可以動天地,泣鬼神,所以要非常謹慎。

中國人的習慣,越是親近的人,說話越不講究。特別是憤怒上來的時候,自己控製不住,盡情而發,殊不知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對人的傷害往往是難以愈合的。



失聯”15年的女孩曉丹和母親相擁而泣

當年因挨父親責罵憤然離家出走,失聯15年的永嘉女子終於回家,得知父親已不在人世 與母親相擁而泣

去年7月底,一名體態豐腴的年輕女子,到永嘉公安局江北派出所,要求辦身份證。一查才知,她就是已失聯15年的曉丹(化名)。

15
年前,永嘉甌北正讀初一的女生曉丹因挨父親訓罵,離家出走。父母尋女無果,隻好把她的戶口注銷。

當曉丹得知民警要聯係她家人,她急了:你不要告訴我爸,他會打死我的!而聽到父親已過世的消息時,曉丹哭了: 我寧可給他打,給他罵!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雙向的 

人和人的相處之道,無論是親情還是友情都是雙向的,是對雙方的要求。做子女的應該孝敬長輩,做長輩的也要慈悲寬容,不可倚老賣老,為老不尊。

《易經》六十四卦中,有一卦叫做“風火家人”,就是專門研究家人的相處之道: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就是說做長輩的要象個長輩,做晚輩的要象個晚輩,這樣家道才能正。否則,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下麵這個例子就是長輩掐死晚輩,或者說是老家長掐死小家長的慘案。


公公掐死女教師兒媳丈夫出差在外,孩子被親戚接走

本月初,位於合肥清溪路奧林花園3期,一名30多歲的女子在家中臥室遇害。經轄區警方證實,女子是被60多歲的公公掐死的。事發後,嫌疑人前往附近的合肥公安局蜀山分局自首

 

注明:本博的圖片及新聞整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