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與靜脈注射維生素C血漿中可達到的維生素C的峰值濃度相差巨大
文章來源: 吃與活2020-03-27 20:14:55

我早前發了個帖子強調提醒網友要求醫生使用靜脈維生素C對付細胞因子風暴:

如果重症和細胞因子風暴不幸發生在你身上, 給醫生看這個錦囊, 也許可以救命

昨天得知已經有醫生在給新冠肺炎病人靜脈注射維生素C了(見帖)。但醫生所用的劑量不大, 來了就注射1.5克,一天幾次。一天四次總共也就6克。這估計小於有些網友自己口服的劑量。有研究說最高可耐受的劑量是每次口服3克,間隔4小時,每天6次,一共18克。

那麽是不是大劑量口服優於靜脈注射呢?這要看兩種用法維生素C在血漿中可以達到的濃度是否有區別。

在2004年發表的這篇題為“Vitamin C Pharmacokinetics: Implications for Oral and Intravenous Use”的文章中,作者通過實驗和模擬比較了維生素C口服和靜脈注射的藥物動力學。他們發現“口服1.25 克維生素C產生的平均峰值血漿濃度約為135 µmol / L,而靜脈內給藥為885 µmol / L,約為前者的6-7倍。血漿維生素C濃度在24小時後恢複到穩態值,大約為70至85 µmol / L。 每4小時口服3 克(最大可耐受量)的預測血漿濃度峰值約為220 µmol / L。 相比之下,靜脈內給藥後,血漿維生素C的預計峰值濃度為: 3 克約為1760 µmol / L,5 克約為2870 µmol / L,10 克約為5580 µmol / L,50 克約為13350 µmol / L, 100 克15380 µmol / L。 補充和替代藥物從業人員使用靜脈注射60 克的劑量用於癌症治療。” 

由此可見,即使在相對較低的劑量下,靜脈注射維生素C所能達到的血漿濃度也比口服維生素C所能達到的最高血漿濃度高幾倍,其治療效果當然會更好。

為什麽口服維生素C血漿濃度上不去呢?原因是維生素C的腸道吸收是通過轉運蛋白來完成的,腸道轉運蛋白數量有限,能運輸的量有個最大值,超過這個值,維生素C被吸收的量就飽和了,即使服用再多也不再有效吸收而留在腸道。不被吸收的維生素C在腸道作為滲透劑吸水,導致腹瀉。

 

聲明:本貼及我所有的帖子僅供分享探討之用,不作為醫療指導。本人不是醫生,如有使用維生素C的需要,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