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兒子拿了美國學術藝術和寫作獎
文章來源: 南小鹿2022-02-13 12:22:17

大三那年暑假,叔叔將十歲的女兒琳托付與我,我們姐妹從廈門出發,乘了十五小時的火車,繞著福建山區一大圈,方才來到福州。

琳妹妹在我家裏住了幾天後,覺得很無聊,問我母親有沒有玩具可以給她玩。母親趕緊打開擺放在客廳裏的櫥櫃,指著最下麵的抽屜對她說:“裏麵有好多晶晶姐姐小時候的玩具,幾乎全是你爸爸買的。姐姐大了,不玩了,你拿回去吧。”

抽屜裏擺著七十年代流行的跳跳棋、塑料陀螺、積木、棋盤迷宮、鐵珠穿洞等,雖然舊了,卻一直被我好好保存著,舍不得扔了,因為這些玩具全是當時在福建師大讀曆史係的叔叔為我買的。我的父母幾乎沒有給兩個女兒買過什麽玩具,在叔叔來我家之前,我手上唯一的舊布娃娃還是鄰居家的小姐姐玩剩了送給我的。

1977年,在閩西老區插隊的叔叔參加了高考,以龍岩地區文科高考狀元的身份被福建師大錄取,來福州報到時,順便登門拜訪自己的二表哥(我的父親)。從此,幾乎每兩個星期的周末,他都會從福州的倉山區坐公車到鼓樓區,再從熱鬧的五四路步行到我們家。

在福州求學的四年間,他目睹了自己的表哥一邊照顧患絕症的老婆,一邊含辛茹苦拉扯著兩個幼女的艱辛,心中非常同情,因此對兩個表侄女格外好。

我至今仍記得叔叔送給我的第一件禮物是一個舊鉛筆盒,應該是他用過的,我很喜歡,將老師獎勵給我的幾支彩色鉛筆裝了進去。後來他又陸陸續續買了不少有趣的玩具給我和妹妹。

大學畢業後,叔叔考取了廈大曆史係的研究生,如願以償地回到廈門老家。他留給我的,除了一堆美好的回憶,還有對文學與曆史的熱愛。

受了叔叔的影響,我的中學曆史成績一直很優異,尤其期末考的曆史大題答得尤為出色。每回整理史實,我的腦海裏總是浮現出一棵樹的形象,先是光禿禿的主幹(即曆史大事件),然後伸出一根根旁枝,接著長出茂盛的枝葉。我從容不迫地勾勒著樹木生長的一個個細節,然後揀選相關的史實拚接在一起,加上自己的分析,就是一份完整的論述了。有好幾次,曆史老師給我的大題打了滿分,並意猶未盡地在旁片批注“加兩分”,將我的總分抬上去。他說,我的闡述比他的標準答案還圓滿。

有了這樣的肯定,我暗自得意,覺得叔叔不會小瞧我了。對一個孩子來說,過早遭遇家庭變故是把雙利刃,它讓你早熟懂事,時時抱有悲天憫人的心態,但無形中也會讓你壓力重重,產生自卑、焦慮等負麵情緒。我從小自信心嚴重不足,需要親人的不斷肯定才能慢慢緩解內心的緊張,另一方麵,缺乏自信也迫使我砥礪奮進,不斷地靠閱讀和好成績去充實內心世界。

我就是在這種患得患失的心態下考入廈大,與叔叔一家在廈門重聚了。叔叔已經在廈大曆史係任教,我幾乎每個星期五都去他的家裏吃午飯。

他有一個聰明伶俐的女兒,很愛漂亮,每天上學前都要在一堆蝴蝶結裏挑來選去,看看哪一朵紮在馬尾辮上最襯衣服。我理所當然地認為,經濟條件比我們家優越很多的叔叔嬸嬸會給自己的獨生女買很多的玩具。

可是,當我的母親將我的舊玩具展示給琳妹妹時,她的眼圈一下子紅了,說了一句:“爸爸偏愛晶晶姐姐和林林姐姐(我的親妹妹),買了這麽多玩具給她們,卻沒給我買幾件。”

我一下子愣住了,偷偷轉過身,感動得幾乎掉下眼淚。原來叔叔並沒有富養女兒,但他在求學期間用微薄的積蓄給窮表哥的女兒們買了不少玩具,隻為讓我有一個美好的童年。

叔叔從未在我麵前提起此事,我也假裝沒發現,隻是把感動深深藏在了心裏。

二十多歲的我最終遠渡重洋,從中國漂到北歐,又去了加拿大。期間吃了不少苦頭,甚至一度惶惶然不可終日。每當情緒陷入低穀,與叔叔一家快樂相處的時光會像影片一般在我眼前回放,我好幾次忍不住,於無人處放聲痛哭。

和老公戀愛時,我向他提到了兩件很重要的家事。頭一件是媽媽告訴我的:土改期間,母親一家從長樂遷到了福州。 風聲稍稍平息後,我的成分不好的曾外祖母思念娘家人,帶著孫女(我的母親)和外孫女(我母親的表妹)回長樂的梅花鎮,在侄子家住了幾天。侄子自幼喪父,全靠親姑姑的接濟方能成家立業。他見恩人落魄了,還來家裏吃了幾天白食,不由嫌棄起來,惡向膽邊生,跑到派出所去報案,欲借共產黨之手將地主姑媽置於死地。幾個鄉親偷偷跑來報信,我的曾外祖母連夜帶著兩個孫女直奔渡口,坐船回到福州,從此和娘家人疏遠了。我的母親受到了很大的心理刺激,迄今仍耿耿於懷,人世間最大的悲痛莫過於親人的出賣和背叛吧。

第二件就是小時候叔叔贈我玩具一事。那時母親家已經落魄幾十年了,我的黑五類外公外婆帶著兩個兒子在閩中山區辛苦度日。屋漏偏逢連夜雨,母親在二度懷孕期間癌症確診,親戚們都歎氣地說,這家人太倒黴了,沒指望了。對窮表哥一家釋放出最大的善意的,是學曆史的叔叔。

老公聽完我的敘述,感慨萬分:“你的叔叔是曆史學家,對人生有更開闊的理解,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勢利不諂媚,學識和修養已達爐火純青之境地。”

待我們倆的大兒到了讀童話的年紀,老公為了提高他的閱讀層次,特地和他一起上網玩《文明》遊戲。他寓教於樂,給兒子講了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衝突,還將唐宋元明清的曆史聊了一遍,接著又介紹歐洲曆史。為了在遊戲中打敗爸爸,兒子從學校圖書館借來各種曆史書,還上網查找相關的紀錄片。他小小的年紀就已經讀完世界各國的曆史,並將閱讀範圍擴展到自然科學、人文、經典名著等範疇,每天都自覺地閱讀各種課外書籍。有一天,他在我麵前分析“民主”與“專製”的利弊,說得頭頭是道的,我以為他在轉述別人的觀點,他卻自豪地說:“這些全是我讀完書後自己總結出來的。”

他說長大後要麽做建築師設計漂亮的房子,要麽搞人工智能,從事電腦工作的老公卻不急著給兒子補數學和電腦編程,而是鼓勵他多看曆史書,以史為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分析判斷事務,不隨波逐流人雲亦雲。

我在與曆史學家相處的日子裏,明白了如何對待自己的親人,如何輔助自己的孩子練就善良的品性。我們夫妻的心願很樸素,讀書最主要目的不是爬藤,願暢遊於書海的兒子的眼光和精神境界超越平凡的父母。

今年二月份,14歲的兒子獲得美國學術藝術和寫作獎(Scholastic Art and Writing Awards)加拿大賽區短篇故事創作的金鑰匙獎。曆史上,Gold Key得獎者有很多成為了世界知名的藝術家和作家,包括世界著名懸疑小說家史蒂文·金,以及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安迪·沃霍爾。

讀書賦予了兒子單純明淨的心靈和豐富的人生體驗,他超出了我們的期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