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要脫鉤了,美國要“勾搭”
文章來源: 笨狼2021-10-06 12:11:22
前天早上美國貿易總代表戴琪發表講話【1,2】,這次講話被看成拜登當局首次公布其姍姍來遲的對華貿易政策,拜登一上台,就表示“全麵考察美國對華政策”,貿易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因為川普當局對中國出口大規模實施關稅,最引人注目,但其他更重要的領域是軍事、外交和技術,在這幾個領域,美國全麵調整自己的部署,不惜得罪盟友把軍事注意力轉移到亞太,形成新的小幫派與中國對抗,在技術上把已經緊緊的封鎖收得更死,已經成勢,所以貿易反而是一個次要的環節。
 
貿易的另一個難題是不知從何下手,兩國貿易太過緊密,美國中國雙互之間依賴性太強,疫情後嚷嚷了一年多要重整美國基本戰略物資製造能力的運動,口號一直喊,基本上沒什麽結果,還是同樣依賴於中國,與此同時,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的報告【3,4】,今年上半年流入中國總外資達4428億(美元),同一階段同比168%,高於去年下半年同比的131%。在脫鉤呼聲中,中國最近又嚴格整頓、摧毀若幹行業,盡管如此,外資對中國的信心並沒有降低,這說明難以簡單把中國與世界隔離起來。所以如何調整對華貿易政策,大家毫無頭緒。
 
盡管如此,拜登當局詆毀中國的運動卻從來沒有停止過,拜登和其手下在很多場合下都表明不願意、不會跟中國打冷戰,可這隻是反映了美國不知如何脫鉤,是一種障眼法,其實美國已經跟中國開打冷戰,說不打沒打是沒用的,不能信拜登說的話。不久前拜登剛剛要求跟習近平通話,第二天美國就要調查中國“非法對企業補貼,造成不公平貿易”【5,6】,看美國不能聽它說什麽,而要看它做什麽。
 
美國對華經濟政策的端倪,慢慢流露出來,上周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接受采訪時表達了美國的盤算【7,8,9,10】:
 
第一:保證中國市場繼續開放
第二:聯合發達國家限製中國在高技術領域的發展
 
商務部長雷蒙多。如果中國說“限製美國在高技術領域的發展”,大家隻是笑笑,還是瘋了?
 
她重複“拜登總統說了,美國無意跟中國打冷戰,而且你看美中那樣子,怎麽打?”誰信拜登誰就是沒長腦子,所以雷蒙多引用拜登的話不代表什麽,冷戰不冷戰她說了不算,拜登也說了不算,從她上麵兩個通吃中國的要求就可以看出美國一點用沒有放鬆對中國的遏製,然而她的話有不同的解釋。雷蒙多在政府裏已經算是溫和的,她說“脫鉤徒勞,我們要中國市場”,是一句很重要的話,這句話比不冷戰強多了,她甚至在台上叫,“波音你們派人來了嗎?中國可是不讓你們賣飛機哦。”“要中國市場”有戰略意義,要,就是保持美中接觸,接觸嘛確實很難把對方打壓得太過頭,因為你不是還要對方買自己的東西嗎?如果你覺得她是倡導保持兩國接觸、交流、貿易的那一派,那麽引用拜登“不打冷戰”就是為了頂住其他好戰派,即使是她的下一句話,“聯合發達國家限製中國在高技術領域的發展”,也可以理解為為自己表個態,好不受攻擊。
 
但她的話也可以簡單理解成美國兩邊吃,贏兩次(win-win)的意思,這就有意思了,中國能吃這一套嗎?也就是說,中國會向美國全麵開放市場,把美國穩住,還老老實實被美國白吃,開放了還給美國掐著脖子,在核心技術上不能獨立,單單成為美國的市場?
 
拜登的三員女將,商務部長雷蒙多,財長姚玲(Janet Yellen)和美國貿易總代表戴琪,主管的範圍不同,雷蒙多維護的是美國企業的利益,自然主張打開中國門戶,姚玲是金融方麵,說話不多,但不久前表態,“川普當局的對華貿易政策傷害了美國人民”【11】,大家普遍覺得她比較溫和,主張接觸,她手下的大將也參與投資者的美中對話,同樣給人一種支持兩國交往的態度【12】。
 
財長姚玲
 
相比之下,戴琪比較凶。戴琪是個律師,不是搞“交易”的,這就意味著拜登當局一開始就打算以進攻為主,頂多是維穩,而不是“談判”,或者解決問題。拜登當局不僅僅沿用了川普的策略,還保留了“美國第一”,單方行事的方式,撇開世貿等(美國打造的)國際機構,即使是“聯合盟友”也隻是為了打群架,吆喝大家一起揍中國,為的還是美國自己。
 
U.S. Trade Representative Katherine Tai stands with other members of the delegation.
戴琪
 
打開中國市場,保證公平競爭,商務部和美國貿易總署有重疊的責任,但也分工,技術限製、製裁通常是商務部實行的,關稅和貿易協議則屬於美國貿易總署。不過雷蒙多和姚玲都沒有係統地談論過對華政策,而關稅又非常受大家關注,所以戴琪的發言備受關注。
 
上周末,戴琪為了準備,接受了《政客》采訪【13】(參見【14,15】),把要旨透露出來,精髓是,拜登當局將會沿用川普當局關稅大棒來繼續打壓中國,她說這麽好的大棒,不用可惜了,她說用301條款調查,動用關稅,中國才當真,否則中國就是混,賴過去,隻有給他們關稅才老實,同時她還暗示301“贏得了美國勞工階層的讚揚”,可見這是一個重要的政治考慮。她還給中國定了罪:沒完成第一階段協議(采購)任務,為了懲罰,要考慮增加關稅,至於是不是隻是拿此作為威脅,要中國即使在第一階段協議年底到期後也要繼續完成這一指標,還得看今後的細節。她還大肆攻擊中國繼續推行工業政策。
 
一直沒有撤除關稅,大家很不滿,川普當局曾允許某些不可替代的中國進口產品免除關稅,但那項免除去年年底到期,拜登本來可以一個行政命令延長關稅豁免,但他拒絕這麽做,這種直接損害本國利益的決定讓大家都不解,意見也越來越大。
 
有一點很怪,戴琪居然跟川普一樣堅持說關稅並不是美國商家所承受的,沒有經濟學家和美國商家會同意這一說法,上麵提到財長姚玲姚奶奶已經明確表示第一階段協議傷害了美國人民,但戴琪處於一個高高在上的地位,不作解答,黨媒也就忠實傳達一遍。然而繼續使用關稅並不能否認這一手段已經失敗這麽一個現實,最近有一項研究也證明關稅對迫使美國跨國上岸(重新把產業鏈轉移回美國)沒有任何影響,中國進口一開始受打擊,雖然中國沒有承擔任何關稅,但部分產品是轉移到其他產地了,不過疫情之後,尤其是今年丁型冠毒虐襲全球,產能又重新回到了中國,另外中國在向美國開放上實施了第一階段協議的承諾,知識產權也更明確地上了法製,但體製上沒什麽大改,可以說美國拿到了表麵上的東西,要挾中國的目的是失敗了。戴琪說她“正在尋找迫使中國履行第一階段協議的可行手段”,這句話的意思是她此刻還沒有任何招數。上周美國和歐盟在匹茲堡舉行技術規則峰會,雙方的大頭都出席了,戴琪也三番五次強調聯合“盟友”共同壓製中國的重要性和關鍵性,但拜登的“美國第一”從來就隻是利用他人,歐盟看在眼裏,不知道是不是恨在心上,看看川普當局給全世界和歐盟施加的鋼鐵鋁合金關稅,歐洲氣炸了,在美國國內也爭議很大,鋁鋼工業大舉支持,但之外所有的企業都恨,因為這明顯侵蝕了大家的利潤,利少於弊。不久前美國鋼鐵業【16】又遊說政府,要保留這些關稅,這種努力近日湊效了,拜登當局宣布會繼續保留這些關稅,理由是進口“威脅美國國家安全”,歐盟忿忿地說“這就是川普的腔調嘛”【17】,以“國安”為理由來限製貿易,是以單方借口為基礎反對世貿再自由貿易的原則,完全不是“多方協商”,中國發現這一伎倆之後,這幾年也學得像模像樣。
 
美國和歐盟也不是沒有在專門針對中國的共同利益上合作過,最顯著的是美歐在航空業達成了停火協議,一致對付中國,但由此可見美國的選擇是策略性的,在某些領域做些讓步,更主要是迫使歐盟站隊(如迫使歐盟放棄中歐全麵投資協定),但美國自己則在最大利益前提從歐洲從中國賺便宜。
 
這一切,都沒有改變中國國家資本主義的機製,中國不是不改,隻是沒按美國的方案改,而且美國新政府上台後盡管不斷抨擊中國的行為,卻越來越像中國,從政府幹預到工業政策,一方麵沿用川普的極端民族主義,另一方麵采納中國的國家主義,真是無所不極。
 
周一早上在戴琪講話之前,白宮已經把精神傳達到媒體,大家也紛紛把中央精神報道出來【18,19,20,21,22,23】,感覺不好,很嚴峻,《紐時》“不見鬆綁的架勢”,《路透社》“美國放棄改變中國,沿用川普套路”,《金融時報》“美國要懲罰中國”,《華爾街日報》“美國繼續壓迫中國,保留關稅”,《商業電視》“中國沒有履行第一階段協議責任”。戴琪第一句話就是“中國違法國際貿易慣例,損害美國和其他國家利益,時日太久”。
 
從媒體透露出來的消息來看,拜登當局經過8個月“審度”的對華政策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束手無措。在技術管製和禁運,限製中國資本進入美國市場這幾方麵,拜登當局已經無所不用其極,係統性地全麵限製中國獲取先進技術,餘下的問題,是一般商品和市場。束手無措最突出的反映是沿用川普當局的關稅政策和其他政策,在少數參與製定政策的圈子裏,大家發現中國怎麽打也打不動,真是除了關稅,實在沒什麽更好的招數,但這其實反映了計劃美國的對華貿易政策的好像是一群大學生,被國內政治所指使,不知道怎麽辦,發現川普蠻來還挺管用,傷人傷己威力大,看的隻是誰底子厚實,既然老百姓逆來順受,那就接著來吧。
 
除了譴責中國進入世貿後一直未能履行所承諾的責任——顯然言過其實,戴琪能說出來的,意見最大的,是中國未能完成第一階段協議所製定的購買任務,我記得中方給自己留了個條件,“市場決定”,像冠疫這種特殊情況,中國市場就沒法吸收這麽大數量的進口,不能怪中國,不過,中國已經承受了關稅的打擊,繼續保留關稅肯定對中國不利,但不可能會對中國有任何新的壓力,而且關稅是中國給美國的清單項目之一,不撤銷,中國難下台,美國的招數也已經用盡了,以前說中國沒什麽還手的,現在好了,中國被揍到盡頭了,也麻木了,所以也不懼。
 
其實這在兩國關係裏屬於枝沫,不是核心的問題,間接反映了美國意識到自己無改變中國的體製和行為之力,連原來計劃的“第二階段協議”談判也免了。這次講話整體來看,除了繼續川普政策,保持繼續對抗的姿態,好像確實沒任何實質,新的內容。不過,仔細看來,戴琪也傳達了一些微妙的信號。
 
她說無意“加劇兩國貿易上的緊張程度”,要和劉鶴舉行“坦誠”的對話,她的講話還包括這四個方麵:1)繼續完成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的指標;2)允許企業申請301關稅排除;3)重新與中國接觸;4)和盟國就貿易體係和對華政策進行合作。上麵說過,1)是表麵的,2)和3)其實都很積極,2)等於適當“豁免”一些貨物的關稅,注意,豁免不是消除,豁免(exclusion)是臨時性的,隨時可以重新加上,用豁免而不是消除還是拜登當局發現川普那招是唯一“可行”(傷己傷人)的招數,“隻能、必須延遲下去”,這也就斷然拒絕了中方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把兩國的交往維持在對立的狀態上,但政治上,這種說法避免了被共和黨攻擊對華態度太軟(發軟是拜登的心病)。“重新與中國接觸”就更有意思了。
 
戴琪在講話裏引用了“長久相處”("Durable coexistence)這麽一個詞,她說得比較中性,就是說長久相處是雙方的責任,後來在問答中被問到脫鉤時,她又這麽回答:
 
搞不清楚大家老說脫鉤是什麽意思,兩國完全停止貿易是不現實的,所以我覺得大家是不是在說要“重新搭鉤”(from decoupling to recoupling)?我想要的,是保證產業鏈牢固,不依賴他人。
 
勾搭(搭鉤)當然有另一從含義,那就是重新塑造兩國之間的關係,把以前對美國不利的關係都切斷,但保留對自己有利的,或無害的,盡管意識到實在無法全麵斷絕關係。
 
發言、對話之後,大家又有了新的認識,第一,除了發現拜登就是川普,戴琪什麽也沒有說,沒有什麽讚揚中國的話,是拜登當局的一貫態度,但她說話像個政客,泛泛而談,空洞,如美國第一,重新塑造美國的(核心)製造業,將采用一切手段保護美國人民的利益。最尖銳的提問,來自榮鼎谘詢(Rhodium Group)的主席榮大聶(Daniel Rosen),他提問:“你的第一階段協議完全是(美中)雙方協議,不顧世界其他國家的感受(美國自己賺了,但美國不允許其他國家跟中國親近),中國受壓,幹脆把和其他國家的貿易訂單移到美國,如取消澳大利亞的大麥訂單,送給美國,這你怎麽跟盟友解釋?”戴琪根本沒搭理。第二,並不那麽悲觀【25,26,27】,顯然中國對戴琪的發言還覺得滿意【28,29】,覺得主要是戴琪沒把話說死,沒說死就有出價還價的餘地,既然戴琪已經表了態要和劉鶴對話,那麽就看雙方下一步怎麽出牌。
 
這種說話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保留了靈活性:首先收回了全麵對抗的腔調,但也保留了升級的可能性,通過問答,戴琪使用了一堆含糊、降溫的詞語,給中國回應留下了一個機會。
 
關稅受到企業界的廣泛反對,一開始大家就有意見,但後來大家發現美國已被國安界掌控了大權,說話沒人聽,中國又經常使壞,也就忍住了,慢慢大家越來越受不了了,聲音也越來越大,一年前開始公開呼籲撤除關稅,一直期待拜登能下決心,這次等了8個月,還是不撤除關稅,美國企業界極其失望,但戴琪這種態度保證政府不受極端派攻擊成“投降主義”,這是美國外交,尤其是對華政策被國內政治操縱的後果,政府的補償是立即開啟“關稅排除”新評估【30】,是不是大部分企業都得到豁免,得看結果,但這個過程可以讓美國站到一個對自己較為有利的位置,使得關稅更具針對性,而不是川普大撒網的清一色通殺,這,大概就是拜登當局比川普高超之處,政治上,形式上沒撤除關稅而實質上減免了,兩邊都能說得過去。
 
美國目前還遇到另一個難題,通貨膨脹,現在美國普通消費品的價格漲得很厲害,是政府大撒幣,產業鏈紊亂導致物資緊缺所導致,關稅使得物價更高,但影響幅度有限,能減更好,但不會是主導政治的因數。
 
那這是不是拜登當局要繼續在國內反華氣氛高漲的環境下進一步降溫、尋求對話,和解,盡管不是化敵為友,至少是保證兩國不至於對立到衝突呢?昨天美國政府宣布國安顧問蘇利文將會麵見楊潔篪【31,32】,這是雙方繼孟晚舟事件之後進一步降溫,控製局勢(以免失控)的又一步,肯定不會改變美國全麵遏製中國的立場,但至少大家還說話,對於穩定世界局麵是個幫助【33】。
 
昨晚拜登又和習近平通話,主要是台灣問題,拜登說“雙方同意遵守‘台灣協議’”【34,35,36】,公布沒有說誰邀請誰,但時間和背景都顯得詭異,而且拜登公布的用詞,“台灣協議”,是個從來沒用過的字,大家都吃了一驚,是不是拜登又糊塗,給習近平懵了,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了?為什麽在這個時候專門就台灣通話?當然這裏有一個背景,那就是美英日加上另外3個小國一起軍演【37,38,39】,解放軍在國慶節則派出大群軍機騷擾台灣作為回報,說明美國並沒有退讓的意思,但美國不退讓,中國也不退讓,這就有可能導致擦槍走火,這一次有一點是和幾個月前不同的,以前習近平不搭理拜登,現在至少拜登打電話,習近平接了。
 
USS Ronald Reagan (foreground), HMS Queen Elizabeth, JS Ise, and USS Carl Vinson. (JMSDF photo)
美英3艘航母,加上日本的一艘準航母,一起演習
 
美國在對華貿易政策上的逐漸解禁,真正反映了貿易已經成為一個次要的戰場,美國既然意識到無法脫鉤,那麽貿易戰,關稅就是沒有價值的手段,甚至中國的工業政策也是次要的,因為這不是美國說了算的,懲罰也到盡頭了,沒什麽用,而且工業政策已成了美國的新歡,那麽正招是在管控好軍事、外交和技術這三個領域,所以美國的高調反映的是美國在給自己找台階下,什麽“美國是維護國際秩序,中國則違反常規”都是瞎扯,自己搞自己的工業政策還反對中國搞工業政策。不過美國有一個致命的弱點,美國第一真的是美國第一,那是針對全世界的,不僅僅是中國,這就迫使美國隻能給中國搗亂,而不能提供能與中國競爭的對策,比如不論中國是否能加入泛太協定,美國肯定是不可能加入的,美國因國內政治無法為世界提供新的經濟發展出力,這是為什麽美國總是給大家吃“民主自由”心靈雞湯的原因,當然中國、習近平也配合,使得拜登還頗有成效。
 
不脫鉤的打冷戰,這是世界新的格局【40,41】。
 
【後記】
劉鶴戴琪通話
劉鶴:撤除關稅;戴琪:就看你們中國如何回應
 
【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