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為什麽寧願對中國綏靖?
文章來源: 笨狼2021-01-01 14:08:17
默克爾對美國從失望到敵視,並不是什麽秘密,隻是內幕大家聽到的不多,尤其是不讀不懂德文的,不太了解。昨天有一篇分析【1】透露了一些細節。作者是紐約榮鼎資訊公司(Rhodium Group)歐洲分部的高管,他已經在其他地方表過態,覺得歐盟此舉是錯的,歐美聯盟是遏製中國的關鍵,中歐全麵投資協定絕對是對歐洲和美國的背叛,默克爾是主犯。
 
中歐全麵投資協定,歐盟方麵默克爾是主導,大家已經知道多時了,問題是默克爾為什麽這麽做,作者去年問了問默克爾的助手,是不是她對中國的集權很反感,結果令他吃了一驚,因為默克爾對中國很感激,尤其是十幾年前歐元區危機,美國帶來的那場危機,中國是單獨站出來購買歐元債券的唯一國家,默克爾“謹記心頭”,說“中國最後的老朋友默克爾”不過分,因為今年她退出政壇之後,中國麵臨的處境就難了。
 
https://i.guim.co.uk/img/media/99223135c2bd66d3268e7b72edf97b1d0335dd98/0_0_1200_720/master/1200.jpg?width=605&quality=45&auto=format&fit=max&dpr=2&s=4b36162c2ab5032e353ac57423252a42
 
一個國家作出決定不可能僅僅是一次感激,那什麽是主要的因素?按作者從默克爾的公開講話所做的分析,她在過去幾年對國際環境分析得到的結論是美國已經不再是一個在國際政治和經濟上靠得住的支柱,甚至軍事上也懸,而且美國可以隨時變臉,成為你的敵人,中國還有相互利用的機會,在這點上中國是開誠布公,美國的態度全世界都在揣摩。美國的轉變,成了全新國際環境主要變數。既然美國靠不住,即使中國未必是盟友,得罪中國能達到什麽目的?
 
德國對華為雖然設立了不可逾越的障礙,但德國是發達國家裏唯一沒有限死華為的,德國的情報國安外交界同美國和五眼聯盟是一致的,對此意見極大,都給默克爾壓住了。這點,我從旁邊觀察的感覺是,民意上大家對中國沒有太多的好感,但德國整體對中國感覺優於美國,大家的想法是,不是中國監視就是(美國)國安局監視,都是混蛋,美國更混蛋。
 
默克爾的出發點,是德國,是歐洲,而不是“大西洋聯盟”,大西洋聯盟就是美國為主,歐洲為輔的戰線,歐洲成了配角,歐洲的利益成了美國利益的附帶品,而歐洲近與俄國交壤,遠處有中國勢力,背後是美國擠壓這麽一個環境,怎麽辦?作者判斷當默克爾意識到如果美國靠不住時,歐洲隻有與中俄保持平衡的關係,我覺得作者在歐洲在二戰後七八十年發展後還用這種思維判斷不可思議,那麽歐洲自己利益在哪裏呢?要爭取歐洲自己的利益,隻能自己主動去製造一個平衡。
 
最令作者憤怒的,是在這黑(中)白(民主自由陣營)分明的世界默克爾鬥膽覺得世界是一片灰色地帶而不站隊,但作者也不能不承認最終驗證默克爾的恐懼的是來自美國的客觀事實:美國人對川普的支持程度不是曇花一現。
 
主流媒體和拜登陣營歡呼“拜登是美國曆史上得票最多的”,其實這沒什麽實質價值,因為票數跟人口成正比,說明不了什麽,能說明問題的,反而是“川普是美國曆史上得票第二多的”。川普不是“慘敗”,而是“險敗”。從投票的分布來看(如《紐時》【4】),有色選民不但沒有覺得川普是個人人品惡劣到不可救藥,反而覺得他比民主黨,拜登更好,這次弱小族投川普票的,比2016年還多。
西方政治文化精英對美國的信念其實就是燈塔國,燈塔不會熄滅,也沒有熄滅,這是為什麽大家都知道美國靠不住,這些精英卻覺得美國好好的。孤獨奮鬥了四年多的極端保守派川黑老將克裏石陡(Bill Kristol)昨天透露從他的國防部哥兒們聽來的(見上推文)小道說,川普政府內幕瘋狂了,大家說得最多的是動用反叛亂法(Insurrection Act of 1807),就是動用軍隊軍管,美國號稱是個最強大的公民社會,但沒人有信心這不會發生,這已經是個危機了。雖然中國實實在在不咋地,多說一句話都可能進監獄,但西方的民主自由大旗也僅僅是在忽視了自身災難性的罪過才顯得堂皇,誰還記得2000年以來,中國加入世貿後,美國直接間接參與了多少場戰爭?直接間接造成了多少人死亡、背井離鄉?而這難民潮對歐洲的衝擊是多大?美國和“民主陣營”基於“價值觀”站在同一戰線的說法一直就是神話,美國靠長臂外交打壓歐洲企業的例子還少嗎?
 
The US is decreasingly viewed as a bastion of freedom. Chart showing Percentage who say the US respects the personal freedoms of its people
燈塔國的隕落【4】
 
拜登的“民主陣營”和“美國重返世界領導地位”,就是跟大家說過去四年就像沒發生,一切都不代表美國,現在美國一切又將會按照“價值”“規矩”延續。這不是哄小孩吧?川普難道不是合法當選的總統?他的政府難道不是美國國家意誌的延伸?美國現在因冠疫死亡的人數都是虛構的?這種川普傾向,在《流氓超級大國》【5】一文裏有細述。美國威望的隕落,是美國內在社會現象造成,靠拜登一句“回來了”是不能贏回全世界的信服和尊重的。
 
民主與自由的有機結合是個複雜的機製,民主隻是體製的一個核心部分,而不是一切,自由的保障也含有多重意義,強調世界隻是按照民主專製劃分是混淆了社會的複雜性,當民主成為一種武器來攻擊他人的時候,帶來的損害往往難以彌補其好處,這也難怪民主在西方都受到衝擊【6,7】。
 
 
 
印度越來越發展成沒有自由的假民主
 
我在從三點解釋為什麽原作者的看法片麵。
 
三大謬誤:
一,默克爾是起了決定性作用,但她沒有移山之力,沒有足夠的內部支持,不可能歐盟27國都點頭支持,尤其是德國贏得了法國的支持,難道法國是被收買了?
 
二,美國為什麽講亞太戰略?因為2050年亞洲將占據全世界經濟的一半,也就是美歐加起來也比不過亞洲,當然這裏有很多細節,中國不是獨大,印度也將會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勢力,而且印度甚至會與美國聯手打壓中國,其次單打單亞洲未必有誰能幹得過美國,中國也未必行,但不論你怎麽想,中國都是亞洲的大頭,未必是龍頭,但架子就在那兒,誰也不能忽視,中國的影響力也將會超過美國。如果說中國現在已經計劃把美國擠出西太平洋,亞洲夏威夷以西這一塊,從現在的趨勢看,30年以後,很難想象美國軍艦還能橫闖台灣海峽,第一島鏈都成問題。不論你相信中國崩潰論,還是相信中國崛起論,不與中國合作都是失算。
 
 
再者,中國的消費市場不僅媲美美國,還會超過美國,超過美歐的總和,我以前就從德國經濟結構分析,德國最需要的,正是中國,連作者不得不承認如果逼德企在美中之間選邊,德企寧願選中國,這不就是默克爾要考慮的嗎?
 
第三,長遠的,戰略性的考慮,非洲的人口炸彈首當其衝的是歐洲。中國的發展,是緩衝非洲人口壓力的一股主要力量。
 
 
從這些因素考慮,默克爾不僅不是為了德國利益出賣了歐洲,或幹脆不為誰就出賣了歐洲,而是難得的有長遠眼光的政治家。
 
中國對人類是不是個威脅?中國目前的專製確實令人恐懼,但說句“責任全在對方”的甩鍋話,西方好,那為什麽那麽多的人還怨恨?美國覺得中國是個威脅,是不是以為自身的價值觀,甚至是精英權貴本身的地位受到挑戰【10】?中國改革開放的曆史太短,而人類空降民主除了導致獨裁死亡還沒有過什麽好結果,需要耐心,而中美競爭反而變成了一件好事,有競爭才會迫使兩國改革,改則能使老百姓得益。
 
 
【相關】
【注】
中歐全麵投資協定還需要歐盟議會通過,可以肯定那才激烈,目前還不是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