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選中間選民該選誰?
文章來源: 北美曹先生2020-10-22 14:26:08

中間選民在各種選舉中扮演關鍵角色,舉足輕重。但是,因為過去幾十年來,中產階層的相對衰退導致中間選民的減少,使得各種選舉的對立情緒日趨嚴重,有違選舉的目的和意義,令人遺憾和悲哀。

中間選民要起什麽作用?就是要維護憲法,維護三權分立,維護兩黨的輪流執政,維護社會內外的平衡與發展。這其中兩黨輪流執政,各領風騷幾十年是關鍵。如果一個政黨長期掌權,就一定會產生問題的。所以,這就需要中間選民去製衡的。

那麽美國是否出現了一個政黨長期掌權的問題?答案是顯然的。過去100年來,美國主要是民主黨掌權,而共和黨剛有掌權的跡象。

對美國三權分立和政治製度不太熟悉的人,容易把眼光隻是放到總統大選上,以為哪個政黨拿下了總統,哪個政黨就掌權了,實際上完全不是如此。如果在大選中,沒有拿下國會兩院,隻拿下了總統,那這個總統就是蹩腳總統,幹不了啥事的。這在以前兩黨分裂沒這麽嚴重的情況下還好,後來就愈演愈烈了。

在三權分立中,最重要的無疑是立法權(即國會,參眾兩院),這決定著國家的大方向;其次才是執法權和司法權。司法本來是相對最為中立的,但因為兩黨權力的長期不平衡,導致司法也開始為黨派服務了。隻有權力重新達成均衡,才能讓司法回歸中立。

所以說,通過選舉把總統和國會兩院都拿到手裏,這個政黨才完全掌握了國家政權,才能決定國家的方向和發展。在這方麵,美式政體和英式政體是不同的。在加拿大,過去100年來,權力一麵倒現象尤為嚴重,現在想糾偏已經異常艱難了。

下圖是美國1855-2021年,美國兩黨掌權情況。從中可見,從1860-1932年,以共和黨掌權為主;而從1933-2010年,以民主黨掌權為主。有學者據此得出美國八十年左右的國家政體周期(institutional cycle,詳見《The Storm Before the Calm》一書)。八十年河東,八十年河西,看看今後八十年向哪?!

特別是從1932年大選羅斯福執政以來的88年中,民主黨同時控製國會兩院共56年(其中1955-1981的連續26年,這是一個政黨連續掌控國會最久的時間,也是美國極速左傾變化的時期);共和黨同時掌控兩院的隻有18年,不足民主黨的三分之一。

如果再疊加上這期間的總統變化,民主黨完全掌權(同時擁有總統和國會兩院)34年;共和黨完全掌權隻有8年(分別是艾森豪威爾2年、小布什4年和川普2年),不及民主黨的四分之一。

麵對美國政壇的新形勢,中間選民該怎麽辦?是需要民主黨繼續掌權引領美國發展,還是進行製衡讓共和黨來治理國家?這才是最重要的考量和選擇!而那些關於兩黨和有關候選人的醜聞,倒不該成為關注的重點。相信中間選民會做出正確抉擇,讓共和黨開始掌握政權,以有利於美國和世界實現新的平衡和發展。

華裔作為新移民群體,在美國是少數族裔,一方麵對美國大選和各種選舉的影響力極其有限,另一方麵華裔中的大多數人都還是中間選民,所以完全不必要為了選舉而搞得矛盾重重、四分五裂。

在還沒有確定該長期支持哪個政黨的時候,華裔就應該發揮中間選民的權利和職責,認清未來發展的轉折點和大方向,順勢而為,做出對國家和自我有利的投票選擇:維護三權分立,讓美國重歸平衡!

不管怎樣,2020大選在即,最終結果即將揭曉。關於這方麵的預測很多,我個人認為美國政壇將進入新的權力更替周期,在今後幾十年裏應該是共和黨會掌握更多的權力。具體就今年大選而言:

共和黨拿下總統和國會兩院或一院的概率約在50%;民主黨拿下總統但丟掉兩院或一院的概率約在35%;共和黨拿下總統但丟掉兩院的概率約在10%;民主黨拿下總統和兩院的概率約在5%。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