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遊學報告2:2.0的印度與中國大不同!
文章來源: 北美曹先生2019-03-25 10:03:17

【接上文...】

四、印度真的很窮很落後嗎?

2.0階段(1979-2018)的印度與中國有很大的不同,這個想必所有人都會同意,但對“不同”一定會有不同的理解。

2.0階段的中國一開始就實行改革開放,經濟發展一路高歌猛進,早在2010年GDP就躍居成為全球第二位;而印度遲至1991年才搞經濟改革,對外開放,雖然最近10年經濟發展速度與中國不相上下,但是GDP總量剛剛爬升到全球第六位,與中國相差巨大。交通、通訊等基礎建設方麵,也與中國不可同日而語。從這兩方麵來看,印度與中國大概有15-20年的差距。

2.0階段的印度民主選舉政治得以充分體現,印度國大黨不再一枝獨秀,第二大政黨印度人民黨幾度執政,期間還有幾次多黨的聯合執政。這個階段,印度最重要的政治家應該算是現任總理莫迪,他這5年的各項改革對印度的現今和未來都有非常大的影響。中國的政治生態無任何變化,最有影響的政治人物當屬過世的鄧小平。

2.0階段中印兩國在其它方麵也都呈現出很大的不同,比如社會道德、文明禮儀等價值觀念方麵,比如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方麵,比如生育、婚姻、娛樂等日常生活方麵,這種差異性已經遠遠大於1.0階段以及之前的相似性。

麵對這些 “不同”,很多人會認為中國全麵超過印度,印度貧窮落後,一無是處。這種看法有些道理,但不完全準確。我們喜歡用“好壞”而不是“不同”來看待和評價事務,這和長期的“大一統”及“非黑即白”的思維有關。

【班加羅爾的植物園】

【烏代浦爾老城的市中心街景,舊而不髒,亂而有序。】

從經濟發展總量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麵,印度的確遠遠落後中國,但是仔細分析經濟構成的方方麵麵,就會發現中國GDP中潛藏了不少問題(像綠色GDP等),同時也會看到印度的亮點和優勢。

在第一大產業上,印度雖有數量差距,但質量上不輸中國。比如,中國的農業產值雖然是印度的2、3倍,但是印度農業不僅做到完全自給(當然印度仍然存在饑餓的問題),還有不少出口,並且印度的農副產品自然耕種,品質有保證,無需擔心轉基因、瘦肉精等問題,而中國農業在快速提升產量的同時卻出現土地汙染、食品安全等諸多新問題。

在第二大產業上,印度差距巨大,普遍落後於中國。不過印度在汽車製造方麵還是有一些優勢和經驗,印度的自主品牌汽車能在一定程度上與外資品牌分庭抗禮,像塔塔汽車集團已經躋身全球汽車行業前列,10年前還收購了捷豹和路虎,而後來韓國的雙龍汽車也被印度控股。

在第三大產業上,中印各有千秋,某些領域裏印度大大超越中國。比如,我們熟知的信息技術和軟件外包產業,印度早就領先中國,位居世界一流;大家不太了解的印度金融業,其實也非常規範和發達,印度股市自2008年以來經曆10年大牛市(漲幅超4倍),是亞太乃至全球表現最好的市場。此外,還有兩大行業,特別值得稱道,我們這次也親身感受過。

一個是以孟買寶萊塢為代表的電影產業,已成為全球第一的電影製造中心,令中國電影業豔羨不已。這些年進入中國的印度電影,像《三傻大鬧寶萊塢》、《摔跤吧!爸爸》、《起跑線》、《小蘿莉的猴神大叔》、《我的個神啊》等,都深受觀眾喜歡。我在去印度旅行之前,惡補了一下印度電影,果然非同一般,既能妙趣橫生,讓人捧腹大笑,又能清新脫俗,令人回味深思。

另一個是印度的酒店業,很難想象印度會有全世界最好的酒店服務業。我們此行除了最後一晚住在新德裏機場附近的JW萬豪酒店之外,都住在Taj(塔塔旗下的)和Oberoi兩家酒店管理集團旗下的酒店。這兩個酒店品牌算是印度最好的品牌,也是印度本土的品牌,而其它外資品牌都在其下。我們在烏代浦爾住過的The Oberoi Udaivilas酒店,還曾在2015年被評為全球No.1的五星級酒店。

印度的酒店好在哪裏?作為一家好酒店,無疑就是硬件、文化和服務這三方麵夠好,能贏得消費者的喜愛和信賴。就硬件而言,中國的酒店毫不遜色,甚至更現代更奢華,但在文化和服務上,卻相差甚遠。

印度的酒店處處彰顯出其獨有特色、充滿魅力的文化來,包括設計、裝潢,包括接待、禮儀、服飾,包括瑜伽體驗、歌舞表演,包括悠揚的琴樂、清脆的笛聲,等等;而服務上不僅全心全意、細致入微,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增值服務。

服務業的發展核心是文化,其次是有服務他人和享受服務本身的精神和情懷。在中國,文化早已被閹割,而服務隻是成為一種交易。所以,在服務業方麵,中國任重道遠,需要向印度學習的不是一點點!

另外還有人看到印度有大量的貧民窟,會認為印度貧富差距懸殊,印度人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個就更是主觀臆測了,與實際情況並不吻合。

印度的土地和大部分財產都是私有的,人員自由流動,社會民主法治,因此印度在城市管理和基礎建設方麵,無法像中國那樣一刀切、大拆除,更不能清理所謂的低端人口,貧民窟現象就成為印度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印度的“貧民窟”問題比較複雜,不是簡單地用“貧窮”能解釋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反而體現了印度的文化、政治、民主、法治等多方麵的特點。其實,貧民窟裏很多人都是有產者,他們也大都有工作,個別人甚至另有公寓或其它財產,但仍然要住在貧民窟,而貧民窟裏麵也是井然有序,大家都安居樂業,政府也提供相關保證,上學、求醫都不是什麽問題。

關於印度貧富差距問題,要兩方麵的看,一方麵收入差距並非想象的那麽大。從近些年基尼係數看,印度的要比中國低,所以收入差距要比中國小才是。之所以感覺印度貧富差距巨大,可能是看到印度富人們擁有的王宮莊園,和印度貧民窟的強烈反差而導致的。印度的貧富差距是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形成的,這與中國幾十年就形成的巨大貧富差距是根本不同的,這對人們的心理影響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關於印度貧富問題,我們的導遊會時不時說印度很有錢的,為此我還專門請教過。我想,說印度人有錢可能有這幾個涵義:

1.印度有現代巨富,有世襲財主,這些人要比中國新貴們富有闊綽的多,他們擁有的不是一座座豪宅而是一棟棟王宮;

2.印度70%以上的土地都是私有的,印度人也以擁有土地為榮(我們的導遊也在老家有土地的),而中國人是沒有真正土地所有權的;

3.印度人喜歡金銀珠寶,再窮的人也有幾件金銀首飾,據分析,印度民間的黃金擁有量在2萬噸左右(占世界黃金總量的10%),而中國不足1萬噸;

4.印度民間比政府有錢,算是藏富於民,而中國則相反,政府掌握了大部分資源;

5.印度有免費的醫療和教育(盡管不夠充分),物價也普遍低廉,相對而言就不覺得貧窮了;

6.印度人的物質欲望少,精神追求多,也會覺得自己很富有、很幸福,而中國人欲壑難填,精神上更是一貧如洗;

等等,想到這些,我們還真不敢說印度很窮很落後;應該是大家喜歡、擁有的財富不同,對財富的看法和使用也不同。

【印度的很多參觀景點,如王宮等,大都是個人擁有的。】

【印度大小城市街邊這種金銀首飾店很多】

除了上麵所探討的宏觀層麵之外,總是難免聽到很多其它關於印度的差評,比如髒亂差、偷搶奸,社會治安糟,女人地位低,衛生飲食不好,等等。這些事情無需再詳細討論,上文推薦的兩篇文章有描述,而去了印度自然就有了答案——和你之前以為或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這些“差評”,有些完全不屬實,有些個別存在但被誇大了,有些更需要辨證地看。印度有恐襲風險,所以豪華酒店或重要的公共場所有嚴密的安檢,但是印度整體(除了東北部偏遠落後的地區)社會治安都非常好,偷盜搶劫基本不存在。

印度婦女社會地位早已大幅改善,除了女性就業率較低外,無其它明顯的差異,當然在印度很多方麵還是能感受到男女有別,請注意這是有別(比如各種安檢時都會有男女分開的通道),不像有些國家已不分別男女了。印度從政女性達到的高度是很少國家能夠媲美的,比如早在50年前,英迪拉·甘地就擔任10多年的印度總理,後來還有過印度女總統,聯邦女性部長和各邦女性首席部長(相當中國的省長)更不鮮見的。

我們很多人不喜歡吃印度菜,但這和飲食習慣有關,談不上認為印度的飲食就是不好。我們這一路主要是吃印度菜,大家也都感覺很不錯,也沒出現事先擔心的拉肚子等問題。

我們每個人都準備了好多口罩,但除了在瓦拉納西(這裏的情況特別,但我觀察歐美遊客基本沒有戴口罩的)用到之外,其它地方都沒怎麽用過,這也許和我們一路上的天氣都非常好有關。

之所以大家對印度有如此多的差評和不好的感覺,可能是因為國內相對傾向報道印度的負麵新聞,而印度自身的媒體業又是完全自由的,也都喜歡盯著負麵的東西輪番報道,所以聽到的東西就難免多是壞消息。再者,印度是完全開放和真實的,不可能把不好的一麵圈起來或藏起來,遊客什麽都能看的到,這一點可能與到中國旅遊有所不同的。

總之,2.0的中印之間有好與不好,但好與不好都是相對的,而更多的是不同,不同才值得去了解去思考。接下來我會分析造成這種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麽,以及3.0的印度和中國哪個更值得期待。謝謝!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