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芭蕾舞“紅色娘子軍”有感
文章來源: 我愛君羊2017-02-19 20:06:35

周六和老公,親戚,閨蜜等一行九人相約去到墨爾本藝術中心觀看了中國來的芭蕾舞“紅色娘子軍”。現在將一些感想寫下來分享給大家。首先,這次的演出陣容可謂強大,由中國中央芭蕾舞團的七八十個演員組成。舞台設計絢麗奪目,燈光和影響效果非常出色。其次是指揮可讚。樂隊和合唱這回請的是澳大利亞交響樂團和合唱團。現場的樂團指揮年齡不大,指揮起來卻遊刃有餘,使伴奏,和聲與舞台上演員們的表演配合得天衣無縫。演出非常成功。

“紅色娘子軍”這出芭蕾舞本身編排得也精彩紛呈,據說是在藝術上有所創新,其中即運用了國外古典芭蕾舞的語言又參雜了中國民族舞甚至武術的元素。“與歐洲的芭蕾舞相比較而言,少了柔美,多了陽剛,肢體動作更加誇張。”其中多段的女一號獨舞,雙人舞,三人舞都完美詮釋了中國芭蕾舞的頂級水平。而大量的整齊規範的群舞,色彩豔麗的民族服裝,逼真的海南風舞台布景更是讓人感受到強烈的視覺衝擊。熟悉的旋律,親切的歌詞把觀眾時常帶回到七十年代,而引起了在場每個人的極大共鳴。當經典的“萬泉河水”旋律響起時很多人都情不自禁地小聲跟唱。六幕戲中每次的間歇觀眾都報以的雷鳴般掌聲。演出結束後大家久久不願離去,演員也不得不反複謝幕。

看舞劇“紅色娘子軍”的觀眾裏中國同胞占了三分之二。前幾場平常時間的演出,來看的大部分人是墨爾本的本地白人。而周末的演出卻受到大陸同胞的青睞。我猜測那是因為中國人勤勞,上班族較多,隻能在周末空閑時間觀看。而在中國觀眾群裏中年人居多,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比比皆是。在這些有了一把年紀的中國觀眾裏又以女性為主。可能是這出戲本身的娘子軍標題,內容,還有芭蕾舞的形式更吸引女性朋友吧。“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仇深”。中國曆史上的婦女一直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在受教育,工作待遇上都與男人不平等。而窮苦地方的婦女生活境況就愈加艱難,受到的壓迫也更深重。所以是偏遠地區的海南島的娘子軍而不是自然條件相對較好的蘇南浙北的娘子軍。同樣是革命形象,勇敢剛強的瓊花是南海椰林女英雄,而玲瓏機智的阿慶嫂似乎接江南的地氣。當初樣本戲裏各種女性正麵形象有柯香,鐵梅,白毛女,還有哪些我記不得了,反正塑造得都合情合理。十年磨一個戲,那戲必然是經典。當然,我不會為誰歌功頌德,肯定不會!但撇開政治因素單從藝術角度出發,樣板戲絕對是文藝創作,演出的榜樣。“我很佩服當年的創作團隊,既要考慮到藝術的魅力又要顧及政治主題。”女友這樣說。 我們可不可以拋開意識形態而單純地享受文藝作品帶來的藝術形式上的美呢?

去看芭蕾舞路上遇到了有人發傳單,紙上痛罵共產黨。之前微信上也有貼子號召抵製這場演出。剛看到帖子時我和老公心裏也挺矛盾的,但是最終還是決定去買票。畢竟我們隻想一起懷念以前陪伴著我們成長的音樂和舞蹈,我們欣賞的是曾經輝煌的歌舞,凝聚了眾多大家心血的藝術。再說人到中年不怕被洗腦了,我反而從瓊花的故事中獲得更深層的感慨。感慨之一就是男女不平等,以前有現在還有。中國有,澳洲也有。

現在雖然破除了古時的皇權,父權,夫權的管轄但婦女的權利有了多少的改善呢?國內溺殺女嬰的事實是否還存在?男女同工同酬真正實現了嗎?在國外,歐洲可能好些,但是在澳洲各行各業中男人比女人工作機會更多我是知道的。在這種情況下女性不得不比男人做得更好才能獲得同等待遇。我原來在經營便利店,咖啡館時就發現女孩子打工更賣力,跳槽的也少,她們比男生知足。而這些女留學生幹起活來包括體力活一點也不遜色。

拿閨蜜們來說也是這樣。她們中很多人的外語能力比丈夫強,比丈夫更早找工作,曾經有人還為老公在自己的公司裏謀到一份職務。這些美女不但工作幹得風生水起,不含糊,在家也是手一份來嘴一份,料理財務,輔導孩子學習,家務勞動更不用說是大拿一個。但她們為人都謙虛,平和。有的在工作上被降格使用卻毫無怨言,有的忙完外麵忙家裏甘心情願做老黃牛。雖然事業,生活處處巾幗不讓須眉,但是傑出的她們個人價值得到了幾分實現,幾分被人認可呢?

說到這我可能扯遠了,趕緊收場回到“紅色娘子軍”芭蕾舞上。再發八張現場照片,演出中間不讓照相或錄影,閨蜜們隻能利用演員反複謝幕的瞬間照了幾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