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改變 -- 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文章來源: 金筆2007-08-02 08:47:42

氣候轉暖和氣候改變 (Global warming and climate change) 是當今人類麵臨的最嚴峻挑戰。說一句並非聳人聽聞的話,當我們自己的生存環境惡化了,大地母親如果不再適合我們人類居住了,我們的子孫後代將棲身何處?

一) 為什麽會發生氣候改變?

因為工業化的實現,人類社會每時每刻都在燃燒著大量的煤炭和石油,用來產生電能和機械能。煤炭和石油都屬於 Fossil Fuels,也就是說,大自然用幾千萬,幾億年的時間將這些有機物埋藏在地底下,我們人類卻在短短的幾百年的時間裏又將它們散布到地表的環境中。在煤炭和石油燃燒的過程中,有大量的碳化物,如二氧化炭,釋放出來。據估計,我們人類社會每年釋放出來的碳化物 (主要是二氧化碳) 大約是八十億噸 (8 billion tons!)。這其中百分之四十的碳化物 (約三十二億噸) 被森林吸收了 (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以綠葉植物的形式重複循環。另外有百分之三十的碳化物 (包括有機物) 被江河湖泊以及大海吸收,溶於水中的碳化物可以刺激水中植物的生長,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月前有報道說,太湖發生嚴重的藍藻現象,太湖水已經不適合飲用。而藍藻的產生爆發就是跟碳化物在水中的溶度增加有關。

除了這兩項,再剩下百分之四十的碳化物則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留在大氣層中。存留在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能夠非常有效地吸收來自太陽的光,並將它們 (光子) 轉變成熱。當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高以後,大氣的儲熱功能增加,這就產生所謂的 "溫室效應",溫室效應的後果就是氣候轉暖。

二) 氣候改變是個什麽樣的災難?

地球氣候轉暖隨之而來的就是氣候改變,這是因為氣候轉暖,陸地上的冰川開始溶化,一說是到本世紀末陸地上的所有冰川都將溶化。

下圖:美國俄勒岡州 Hood 山頂冰川的溶化,一九八四年與二零零二年比較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下圖:美國阿拉斯加州的冰川也在溶化,一九五零年與二零零一年比較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下圖:歐洲奧地利的冰川也在溶化,一八七五年與二零零四年比較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在這同時,南北兩極的巨大浮冰 (iceberg) 也將消融,一說是照目前的消融速度,三十五年左右南北兩極的浮冰都將消失。

下圖:消融中的格林蘭島,一九九二年與二零零二年比較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尤其是浮冰,原本象是一麵巨大的反光鏡,將日光反射回去。一旦浮冰消失,替代浮冰的是蔚藍色的大海,它將吸收巨大的日光和熱量。因此,科學家們將這類轉變稱為臨界點 (Tipping Point) 意為可以加注惡性循環,並一旦越過此界限就很難再回來了。而陸地上的冰川也一樣,在地球表麵越來越熱的情況下,一旦溶化 (又一個 Tipping Point),就再也不會形成了。

下圖:美麗的南極冰淩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陸地上的冰川溶化了,這將導致三個嚴重後果,一個是因為冰川的畜水能力沒有了,造成江河周期性幹涸斷流;二個是因為大量淡水湧入大海,造成海平麵上漲,沿海城市受淹;三也是因為大量淡水湧入大海,將海水鹽溶度降低,這將改變海上蒸發效率以及氣流的改變,導致嚴重的氣候改變。

單就海平麵上漲而言,具體上升多少米是有爭議的,但金筆想上漲一兩米的可能性肯定會有。有人或許會說,我家地勢高,水漲不到我家。可是,各位千萬別忘記了,我們人類的文明大多數還是一個海洋的文明,城市,鄉村,農田大多數都是建立在沿海地區。雖然你的房子可能在較高地勢的地方,可是供給你電的發電廠,供給你煤氣的煤氣儲存罐可能都是在被淹的地區,你開車經過的高速公路,你購買日用品的店家等都有可能在被淹地區。

除了海水上漲,屆時氣溫也將升高,或許那個時候常年的室外氣溫可達四十五度之高。我們人類或許可以避難都躲進室內,但植物呢?動物呢?還有昆蟲呢?他們怎麽適應新的環境呢?

災難還不止於此。由於海水被衝淡了,海水的蒸發以及海水的溫度也將改變。這將影響全球的氣流動力。原先風調雨順的地區,降雨量可能會驟減 (其實這類災難已經在非洲的一些地區,指埃塞俄比亞的饑荒,發生了)。原來幹旱地區也會發生連下大雨等情況。所有這些改變,將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嚴重的可以造成饑荒。

下圖:北非某地嚴重幹旱的農田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三) 為克服氣候改變,我們可以做些什麽呢?

據環保人士指出,今天就是立即執行東京都協議 (即發達國家將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控製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的水平),仍然不能減緩大氣中碳化物的留存和積累。因此,除了每個國家的工業發展計劃需要重新製定,我們每一個人,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也需要作出一些犧牲。

現在我們一起努力,克服氣候改變還是有希望的,希望還是在我們自己的手裏。

作為群體,首先我們可以聯合起來推動我們所在國家和政府立法,比如強製規定汽車的耗油不能低於每加侖行車五十英裏,強力推動電動機車的發展,取消並減少煤炭發電,增加利用太陽能,核能和風能。我們還應該推動公共交通事業,說到推動公交汽車的運行,美國 --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一個能源消耗國家,在這方麵是很有可以利用的潛力和機會的。

高爾 (Al.Gore) 是一個非常值得尊敬的政治家,也是一個最早向大眾疾呼我們將麵臨環境災難的政治家。他的一部 《An Inconvenient Truth》電影喚起了無數人們對環境的關注。作為一個政治領袖,他提出了一個新的稅收方案,那就是用 CARBON TAX 取代 INCOME TAX。這個做法是否可行?是否可以減緩甚至扭轉氣候改變呢?暫時我們不得而知。

我們個人可以做些什麽呢?誠實的答案應該是:很少。

前不久,金筆看見報道說,高爾在田納西的大屋每個月的用電量是周圍其他用戶的三倍,他到底在家裏弄了些什麽東西呢?難道他不知道要節省能源嗎?當然不是。金筆將這事兒在這裏兜出來不是要批評高爾,而是想指出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減少我們的能源消耗實際上是一個很難的問題。

金筆對我們能做的事情考慮了很久,畢竟我們還是要繼續生活,享受,奮鬥和成長的。收集在下麵的是一些金筆覺得我自己可以努力去做或已經在做的事情:

行車方麵:減少駕車,比如購物,盡量將可以一起做的事情並在一起做了。減少乘客,凡能夠一個人做的事情,就不要兩個人同去。車子盡量停的離開目的地遠一點的地方,寧可自己多走一點點路,這樣也有利健康。大多數的車子在時速五十至五十五邁 (mile) 的時候最省油耗了,隻要出門不急,那就盡量將時速靠近五十五邁。維持正常的車輪胎壓力,這樣也省油。很多城市裏的大道,紅綠燈轉換都是自動化控製的,如果時速控製在三十左右,可以減少踩刹車 (省油)。

節省能源:天冷的時候在家裏,盡量多穿衣服,將室內恒溫調低。盡量用小功率的燈泡照明,並隨手關燈。縮短洗熱水澡的時間,節約用水。購買電子產品時要多關注產品的能源消耗量。

朋友們有興趣再做一些建議,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希望朋友們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