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人生的分水嶺
文章來源: 老田3212018-06-07 16:17:19

 

高考已距我漸行漸遠,甚至女兒都已研究生畢業有了倆孩子。每年的高考季,各種新聞報道,鋪天蓋地,時下又有新媒體,也跟著鬧鬧哄哄。說也怪,我都有意避之,不想看不想聽也不想回味那苦逼的經曆,我固執地認為那高考前的緊張是殘酷而決絕的,而我又不多願意往後看。

偶爾在腦海裏泛起一波漣漪,現在的考生也一定會覺得那是隔世的傳說。

孩子們信嗎?我們當年上晚自習,每個人要帶一盞煤油燈。老師若在講台上講課那擺在教案桌的兩盞馬燈其光亮撥到最大依然不能讓後排的學生看清黑板,而且由於點燃的油燈太多,教室裏的空氣特別混濁,眼睛都熱辣地睜不開,嗓子眼兒也發堵,絕對不是像現在的孩子們在燈火通明、亮如白晝環境下學習!但即使這樣,我和我的同學一樣學得津津有味。

那時候也沒有堆積如山的複習資料,更沒有浩如煙海的習題集和密集的考前演練,至於班級排名和考前宣誓,更是無從談起。當年找資料做習題仿若武林秘笈,誰演算的多誰就能在高考中勝出。一位學姐數學剛過六十分還被北京的一所名校錄取,不像現在隨便抓一個高中生,卷子基本上都能做到八十分以上。現在想來,當時的高考題也很簡單,因為那時大家的基礎普遍都很差。

我很感激“四人幫”粉碎的正是時候,也特別慶幸恢複高考時我還是在校生。若不是正好卡在那個節骨眼上,我自襯我考不上大學。先說大環境,那時知識分子是臭老九,讀書無用論一時甚囂塵上,難免荒廢了學業。小環境呢,當年的我又特別貪玩,捕魚捉蟹,爬房上樹,那叫一個野,放學後書包連打開一下都沒有過。歲數小也不操心學,學習混在什麽樣的水平很難說,就知道班上學習好的前十名肯定輪不到我,而我當時的學校能否有一人考上大學都是個大大的問號。

當時的我太羨慕那些能上大學的人了!即使是在河邊玩耍的空兒,也要偷偷設想一下自己告別家人去上大學的情景,沒敢往下想自己都嘲笑起了自己,甚至不好意思地怕讓別人看透。我怎麽會有可能考上大學?真是異想天開!

爬高上低我是小夥伴中最厲害的,玩各種槍械也不落人下,就是對學習沒有一絲感覺。我是軍人子弟,部隊裏的生活條件好,但部隊駐防比較偏,就近入學的學校其教學質量教學設施很落後,在這很落後的學校我都排不上名次還有什麽大學可想?

學校要舉辦數理化競賽了,同年級兩個班的學生都參加。競賽前化學課老師很賣勁地講著,我是一竅不通。隻記得那是一個銅的符號,分子鍵又加又減,最後在等式的右邊又生成了一種新的化學成分。我感覺我是用心聽了,就是啥也沒聽懂,啥也不知道。

第二天參加競賽,簡單的部分,填填符號,畫畫分子,勉強應對。有一道二十分的大題,我是丈二和尚根本摸不著頭腦,而且題裏講述的是鋅,好像是第一次見到它,中文名也是競賽過後才知道的。在坐位上閑著也是閑著,不會瞎劃拉幾下也好。這時候忽然回憶起上節課老師在黑板上寫的方程式來,左右兩側的等式,數字,符號。隻不過那是講銅,這道題是鋅。管它呢,比葫蘆畫瓢抄上去再說。結果出乎意料,我竟然成了優勝者第三名。這一下我忽然領略到了世界上最好玩、最有吸引力的事原來是學習,過去的時光白白浪費了混然不知。那個後悔呀,真恨不得使出渾身解數來搞好學習,但又似乎無技可施。

化學競賽僥幸得了獎,但不懂的問題我還是不懂。可為了這個稱號我也要裝懂,不就是那個鋅那個銅嗎?咋回事我怎麽就做對了呢?道理在哪?如果問同學問老師那不等於暴露出自己是蒙上的嗎?好在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拚命看書,自我學習。要知道在此以前放學之後我是從不翻書包的。就為弄明白銅鋅為什麽可以互換我開始了人生第一次的主動學習。剛翻幾頁就找到了答案,原來他們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豎排,同一豎排的化學元素有共性,書上的某一頁明明白白這樣寫著。發現了這一點我真比吃糖豆還甜,出門就能給同學們批講了,那還真不是吹。舉一反三,進而在數學課、物理課釆用同樣的辦法,隻要是搞不懂的就往翻書,把前麵學過的東西再溫習一下。古人雲,溫故而知新——這正是解決所遇難題的萬能鑰匙,就是這把鑰匙我不斷地用,反複地用,不僅讓我跟上了正常課程,也把過去好多年丟掉的知識及時撿了回來。

大概大人們看出來我是塊學習的料,就帶我去考試從而轉入了一所省重點高中。在這所中學我第一次意識到“天外有天,人上有人”這句話的內涵。在先前的中學我是公認的第一實屬僥幸,在新學校分班我的成績排名在40左右,差點進不了尖子班,也是在這個班上讓我明白了啥叫脫鞋也攆不上。

高考時全校考取一百多名學生,我所在的班就有五十多金榜題名,考入一類重點的有二十多。目前很多人真的很了不起,事業做得非常大。要知道那時候能上大學的很少,全國平均百分之五,河南是百分之三。

 

 

移民加拿大後,我的孩子每天快快樂樂地生活,避開了國內高考的煉獄。國外大學是申請製,沒有升大學考試這一說,也避免了一場考試定終身的的偏頗。從中學升預科,從預科升大學所有的成績全都被列入考查範籌,海外教育特別注重全麵發展,孩子有沒有參加社會活動,做過什麽誌願者,還有申請信,上大學的動機和理由,是不是真的熱愛所選的專業等等,具有很深的西方文化底蘊,這一點和中國的教育觀念很不同。

倒是女兒很爭氣,出國那年剛好小學畢業,也是她們學校唯一的鄭州市三好學生。在中國受的基礎教育很牢固,好像她沒費多大勁就保持住了一貫的優秀,本科上了麥吉爾大學。在學習上我作為家長還真是沒有太操心。與國內同齡孩子相比,她的求學之路顯得輕鬆又快樂。平常家庭作業也不多,假期也沒什麽補習,中國學生可望不可及的少年活動和愛好伴隨著升入大學前的學習被填充得滿滿的。如學校組織的海外旅遊,同學們自願結合的漂流,學校興趣小組拍電影,還有數不過來的去當各種義工,不知不覺在童心沒受到任何壓抑的情況下就升入了大學。

對比我和女兒不同的高考曆程,我則更喜歡中國的高考。中國高考基本上是一考定終身,如能考上名校更是前程似錦。而在國外,比如說在加拿大,從中學到預科要一直保持全麵發展的良好狀態才行,其實這個過程較之中國的高考更加苛刻嚴格,特別注重過程性評價。但中國高考也有中國高考的好處,那就是學生的基礎知識普遍打得特別牢固,這一點是世界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在我看來,中國的高考相對來說更加公平,隻要你願意努力,無論是寒門弟子或是富豪兒女,在分數麵前都是平等的。隻有高考和公平公正的考試才可以給平民子弟的孩子一個超越的機會。(但我想多說一句的是:河南考生居多,但錄取指標相對來說較少,這就直接造成了高考錄取分數總比外省高,現在不知道具體是什麽情況。)

不管哪一種高考,其實都是選拔人才的不同形式。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國情,不同的曆史,所以我也不能說哪個國家的高考形式是最好的,事實上也沒有任何可比性。但兩害相權取其輕,隻要適合本國國情的就是好的考試。我也相信中國的高考會變得更加開放、綠色、包容和創新,祝福中國學子都能考出優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