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杉,植物園中的活化石
文章來源: 我的庭院2014-11-04 04:18:29


Brisbane植物園中的水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落葉喬木,高可達35米,直徑可達2.5米。幼樹樹冠尖塔形,老樹則為廣圓頭形。是柏科水杉屬唯一現存種,中國特產的冰川孑遺樹種,有植物王國活化石之稱。

約在250萬年前的冰川期以後,水杉屬幾乎全部絕跡,僅存中國水杉一種,現今天然分布於中國湖北省利川市磨刀溪、重慶、湖南三省交界的利川、石柱、龍山三縣的局部地區,垂直分布一般為海拔8001500米,生長在氣候溫和、夏秋多雨、酸性黃壤土地區。現已在全世界範圍引種栽培。

1939年,日本人三木茂博士發現了一種和紅杉Sequoia相近而又不盡一樣的植物化石,1941年發表時命名為Metasequoia Meta


1943,農林部中央林業實驗所技工王戰由戰時的陪都重慶赴湖北恩施接洽有關去神農架考察事宜;路過四川省萬縣時從萬縣高農校楊龍興處得知磨刀溪(現稱謀道,隸屬湖北省利川市)有“神樹”存在;於是王戰等改變原計劃水路而走陸路赴恩施,第三天到達磨刀溪並找到此樹,並於721日正式采得枝葉、果實標本。回到重慶後,王戰認為是水鬆(Glyptostrobus pensilis),並存放於標本室

1945年夏,王戰將一小枝枝葉和兩個果實送給了吳中倫,並交給中央大學森林係樹木學教授鄭萬鈞鑒定,鄭萬鈞教授見到標本後認為不是水鬆,而是新類群,後與中央林業實驗所所長韓安一起暫定名為Chieniodendron sinense

1946年,在北平的靜生生物調查所所長胡先教授在助手傅書遐的協助下將鄭萬鈞寄來的水杉標本鑒定為三木茂發表的化石種Metasequoia Meta

19485月,胡先和鄭萬鈞聯名在靜生生物調查所《匯報(新編)》第一卷第二期中表《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種》,確定了水杉學名以及其在植物進化係統中的重要位置,得到了國內外植物學、樹木學和古物學界的關注和高度評價

原認為早已滅絕隻存在於化石之中的水杉Metasequoia),在中國被發現存在現存種的消息傳出以後,各國植物學者和古植物學者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水杉發現的經過經各種媒體廣泛報道進而為世人所知,被視為植物學的重大發現

水杉十分耐寒,生長迅速,喜潮濕,土壤肥厚的土壤。它樹形優美,是極佳的園林觀賞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