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新聞學”原則
文章來源: 玉米穗2021-12-29 07:05:11

毛澤東從三十年代末以後一直為控製黨的意識形態部門而奮鬥,鑒於報刊在中共意識形態宣傳係統中所占據的特殊地位,毛澤東對中共報刊寄予了極大的關注。1941年5月15日,毛澤東宣布把《新中華報》和新華社內部刊物《今日新聞》合並,於次日正式創辦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毛澤東通知全黨,今後中共“一切黨的政策,將經過《解放日報》與新華社向全國宣達”。
解放日報創刊初期,由博古任社長,楊鬆任主編,此二人都屬黨內所謂國際派人物,他們將《解放日報》辦成了蘇聯《真理報》的中國版,在報上大幅報道當時蘇德戰爭的戰況,有關國際問題的新聞,社論和文章一大堆,而對中共及其軍隊及陝甘寧邊區的報道,卻少的可憐。毛澤東對此很惱火,認為這是為別人做“義務宣傳員”。此外,毛澤東對《解放日報》上經常刊登的張聞天等人所撰寫的談論馬列和宣傳蘇聯的有關文章既看不慣又不以為然,叱為“又臭又長”的“洋八股”,“貧乏無味”“麵目可憎”。毛澤東說,我們在中國辦報,在根據地辦報,應該以宣傳我黨的政策,八路軍,新四軍和邊區,根據地為主。1942年2月,毛澤東調陸定一到《解放日報》任實際最高負責人,之後中宣部發出《為改進黨報的通知》,要求中共各地組織“根據毛澤東同誌整頓三風的號召,來檢查和改造報紙”。3月31日,毛澤東親自主持《解放日報》改版座談會,鼓勵與會人員對以往《解放日報》的缺點展開批評。4月1日,《解放日報》發文,宣布“從今天起,報紙的版麵加以徹底的改革,”“要使《解放日報》能夠成為真正戰鬥的黨的機關報”,此後,《解放日報》完全被納入毛澤東的直接掌控之下。
改版後的《解放日報》實權在主編陸定一和中宣部代部長胡喬木手中。陸胡二人積極貫徹毛澤東的有關指示,從報道內容到版麵設計,對原《解放日報》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改造,逐步確立了若幹原則,構建起了毛氏《新聞學》的框架。
毛澤東“新聞學”最顯著的特點是把政治功利性看做新聞學的本質,完全否認新聞具有超階級的屬性。雖然毛澤東自己一貫喜好閱讀政治傾向不明顯,較為客觀中立的《大公報》,《申報》等報刊,但他把自己的閱讀偏好與對中共新聞宣傳的要求劃分得十分清楚:毛澤東自己要了解一切公開的和內幕的新聞,而中共一般幹部和普通百姓隻應該知道黨要他們知道的那部分新聞。毛澤東的這種新聞觀是通過陸定一胡喬木的解釋,最早在延安《解放日報》體現出來的。它有以下五個核心原則。
一,“黨性第一”原則。
任何報紙都是一定階級的政治鬥爭的工具,世界上絕沒有什麽超階級的客觀報道。因此,中共的報紙無可爭議的應該是反映黨的政治路線的黨報。由於共產黨代表了曆史發展的正確方向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黨報不僅應該是“黨的教科書”,而且也是“人民的教科書”。“人民的希望就是讀教科書”,黨報應要使人民能“讀一輩子”。黨報“要在自己一切篇幅上,在每篇論文,每條通訊,每個消息------中都能貫徹黨的觀點,黨的見解”。一切評論,消息,照片都必須以是否符合黨的利益為標準而決定取舍和編排,以黨的立場來判斷一切。黨報絕不是“有聞必錄”,單純報道消息的新聞紙,而是為了實現黨的任務和目標的宣傳工具,為了黨報的性質,必須將黨報置於黨的領導機關的絕對領導之下。
二,反對“虛假真實性”原則。
陸定一提出一個口號,“把尊重事實與革命立場結合起來”,所謂的“事實”必須置於“革命立場”的統帥之下。陸定一引進列寧“兩種真實性”的觀點,認為“本質真實性”是代表曆史發展方向的事實,雖然也許尚未發生,但就本質而言是卻是真實的。相反,“虛假真實性”隻反映事物的“表象”或“假象”,並不反映事物的本質,所以必定是不真實的。如果以為已經發生了的就是事實,“把個別現象誇大成為整體現象”而加以報道,必然就會犯“客觀主義”和“自然主義”的錯誤。而無產階級的“真實性”與“客觀主義”“自由主義”是水火不容的。
三,“新聞的快慢必須以黨的利益為準則”
“搶新聞”是“資產階級新聞學”的惡劣表現,正確的“無產階級新聞觀”將發布新聞的快慢完全服從於黨的需要,“該快的快”,“該慢的慢”;“有的壓一下才發表”,“有的壓下來不發表”,總之,一切必須聽命於黨的領導機關和最高領袖,絕對不允許報紙和記者有絲毫的“獨立性”和“自由主義”。
四,用報紙指導運動的原則。
黨的領導機關必須善於“利用”報紙,尤其要學會運用報紙指導政治運動,在運動初起和達到高潮的一段時期內,集中報道,渲染氣氛,形成宣傳規模和弘大氣勢,用以教育幹部群眾,震懾和打擊敵人。
五,新聞保密和分層次閱讀的原則。
《解放日報》改刊後,出刊了《參考消息》,隻供領導幹部閱讀。出刊《參考消息》的指導思想在於明確新聞保密和分層次閱讀的原則。無論幹部群眾都有左中右之分,在“知”的權力上不能搞“絕對平均主義”。中低級黨員幹部的政治覺悟和理論水平不足以抵禦國內外新聞報刊散布的“毒素”的侵襲,因此,隻有久經考驗的少數高級領導幹部才有資格知曉某些重要的新聞消息,幹部級別越高,知曉權利越大,閱讀限製越小,由此逐級知曉權利遞減,閱讀限製遞增。而至於一般老百姓,為了保證他們思想上和政治上的純潔性,沒有必要讓他們知道黨報以外的其他消息。
改版後的《解放日報》,在陸胡二人的領導下,麵貌一新,成了一份地地道道名副其實的“黨報”。版麵安排一改從前“一國際,二國內,三邊區,四本市”,成為“一邊區,二解放區,三全國,四國際”的順序。並且遵從毛澤東的指示,多次發表經過毛澤東修改的講話和文稿,忠實地執行了毛澤東利用該報指導延安整風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