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 (5): 崇洋但不媚外(續)
文章來源: 流浪者說2016-12-01 11:37:30

       崇洋但不媚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自信,包括文化自信,人格自信和獨立思考,判斷的自信,不盲目崇拜別人也不自輕自賤。比如網上經常出現的“醜陋的中國人”,“中國文化的劣根性”,“無能的中國人,中國男人”等等吧。我不知道這些寫中國字上中文網的人為什麽把自己排除在中國人之外,就是你自賤自己也不用拉上包括你父母家人的十數億中國人。即使你入了他國國籍,你也無法完全去除你的黃皮膚,你還在用中文在那裏罵人。有人說這些活躍分子是所謂的“民運輪”或“美分”。如果真全是他們,那就沒辦法了,因為那是人家謀生的手段,我們不能讓人家斷炊啊。即使這樣,我仍然為這些人感到遺憾,幹什麽不好,非要靠出賣靈魂度日,尤其在這號稱自由世界的西方發達國家。

      又比如,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流行所謂的猥瑣男/女,有很多特點,但其中之一就是不每天洗澡,換衣服。我自己也經常自嘲自己是標準的猥瑣男,因為我就做不到每天洗澡,每天從內到外衣服全換。我也為此有一段時間常常感到不安。 之所以這樣的懶,一是我們從小沒能養成這樣的習慣,因為我們小時候缺水,沒電,也沒有那麽多衣服可以一天一換。後來條件逐漸改善了,可是我們習慣難改。記得上學時有兩個朋友,他們是室友。有一次一個說他的室友不每天洗澡,但洗一次就得一兩個小時,而他自己得每天洗,不洗睡不了覺。他說的時候滿是自豪,對室友有點鄙視。後來又說他本人是武漢人,從小養成的習慣,因為那裏夏天實在太熱,一天不洗澡太難受了。而他的室友是東北人,十天半個月洗個澡就要泡澡,搓掉死皮。這樣的解釋就理所當然了,習慣的力量可不小。在我看來,如果你沒有多少運動,沒有出汗,我們這裏到處是空調,即使在南方也不會出多少汗。那麽天天洗澡就不是那麽必須的,除非你是特殊職業。所以按自己習慣來就行,沒必要拿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同樣的道理,天天換衣服也不能成為人人遵守的規則。記得有個朋友為對付這個,每天換一套,下周再穿這些衣服,每件衣服穿數次以後才洗。我覺得那種天天換,每次洗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也不符合自己的習慣。所以這麽多年來我自己一直幾天才洗一次澡,換一次衣服,間隔的長短根據實際需要。唯一每天要做的是用熱水洗一下頭發,因為頭發經一夜蹂躪後常常潰不成軍。

      同樣經常網上有人說國人在自家後院晾衣服遭人投訴,給中國人丟臉。我就奇了怪了,人家能在自家後院養狗,種花種菜,燒烤,我們晾衣服又怎麽影響他人了。我知道,在前院感這些事是不允許的,那樣確實會影響小區的整體美觀。可在後院,一般人是看不到的,除非你家的後院麵向大街。我們自己就常在後院晾衣服,床單之類的,即使是常穿的衣服,我們也在家晾,就沒有買烘幹機。當然不是買不起,而是沒必要。洗衣機甩幹後,即使在室內也很快就幹了,這樣節能環保有什麽不好。尤其是這北美大農村的太陽那麽好,空氣又幹淨。

 

      類似的例子可以列得很長很長。我們要做的是要有自己獨立的判斷能力,樹立文化自信。根據自己的情況,在不妨礙別人的前提下過好自己的日子,不要盲目跟風,也不必自輕自賤,堅持自己好的東西,當然也要不斷學習別人好的東西。這就是我理解的崇洋但不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