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與職業選擇
文章來源: livinghere2014-08-02 16:48:22
一下內容多來此廢話多多的博客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2433/201208/7501.html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美國的凱瑟琳·布裏格斯和女兒伊莎貝爾·邁爾斯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建立的性格測驗,其理論基礎是卡爾·榮格的《心理類型》。榮格將心理類型分為兩型四類,用此來研究人們對同一事物的不同心理反應。邁而斯和布裏格斯將榮格的兩類四型發展為四維八極:

心理走向:外向與內向(Extrovert/Introvert)

感知信息:感覺與直覺(Sensing/Intuition)

決定方式:理性與感性(Thinking/Feeling)

處人為事:判斷與知覺(Judging/Perceiving)

這四維八極排列組合起來便是十六型:
1>. INTP(內向直覺理性知覺型): Introversion [I], Intuition [N], Thinking [T] and Perceiving [P]
2>. INTJ(內向直覺理性判斷型): Introversion [I], Intuition [N], Thinking [T] and Juding [J]
3>. ISFJ(內向感覺感性判斷型): Introversion [I], Sensing [S], Feeling [F] and Judging [J]
4>. INFP(內向直覺感性知覺型: Introversion [I], Intuition [N],  Feeling [F] and Perceiving [P]
5>. INFJ(內向直覺感性判斷型): Introversion [I], Intuition [N], Feeling [F] and Judging [J]
6>. ENFJ(外向直覺感性判斷型): Extroversion [E], Intuition [N], Feeling [F] and Judging [J]. 
7>. ENFP(外向直覺感性知覺型): Extroversion [E], Intuition [N],  Feeling [F] and Perceiving [P]
8>. ESTP(外向感覺理性知覺型): Extroversion [E], Sensing [S], Thinking [T] and Perceiving [P]
9>. ISTP(內向感覺理性知覺型): Introversion [I], Sensing [S],Thinking [T] and Perceiving [P]
10>.ENTP(外向直覺理性知覺型): Extroversion [E], Intuition [N],  Thinking [T] and Perceiving [P]
11>.ENTJ(外向直覺理性判斷型): Extroversion [E], Intuition [N],  Thinking [T] and Judging [J]
12>.ISTJ(內向感覺理性判斷型): Introversion [I], Sensing [S], Thinking [T] and Juding [J]
13>.ESFP(外向感覺感性知覺型): Extroversion [E], Sensing [S],Feeling [F] and Perceiving [P]
14>.ISFP(內向感覺感性知覺型): Introversion [I], Sensing [S], Feeling [F] and Perceiving [P]
15>.ESTJ(外向感覺理性判斷型): Extroversion [E], Sensing [S], Thinking [T]and Judging [J]
16>.ESFJ(外向感覺感性判斷型): Extroversion [E], Sensing [S],Feeling [F] and Judging [J]

更加MBTI測試確定自己的性格類型,然後可以找些MBTI和 careers 的match網站.

下麵這個測試題的鏈接來自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的網頁。測試題是一個Excel的文件,需要下載的自己的電腦上。

【MBTI】測試題

1.心理走向:外向與內向(Extrovert/Introvert)

心理走向的特點

外向(E) 內向(I)
注意力聚集於外部世界 注意力聚集於內心體驗
交流方式傾向於口述 交流方式傾向於書寫
在交談中取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思考中取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從討論或實踐中獲取知識 從閱讀或思索中獲取知識
興趣廣泛 興趣專一
善社交 善獨處
主動性強 對重要的問題采取主動
樂於多種活動同時進行 樂於專心致誌獨立思考
寧可與人相處 寧可悶頭做事

一般大眾印象中,外向的性格比內向的好。從對這兩種性格常用的形容詞便可見一斑。

形容外向性格:樂觀、開朗、熱情、自信、活躍、勇於進取、興趣廣泛。

形容內向性格:保守、寡言、冷漠、孤僻、壓抑、缺乏自信、自我欣賞。

因而經常聽到人們很慚愧地說,我的性格內向,改了很長時間也改不過來。或者聽到好心人對內向孩子父母的建議:這孩子這麽內向,長大了要吃虧的,趕快想法改一改。

然而,性格類型的老祖宗,瑞典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在他《心理類型》一書中提出,正常人的性格類型是與生俱來的,處事方法可能因環境而改變,但每個人的行為都有一個自然傾向。也就是說每個人對四維八極都有一定程度的使用,但每個人在四個維度內都自然的分別偏好於其中一極。

從前,人們對天生偏好使用左手的原因不理解,左撇子被認為是一種壞習慣,小孩子用左手寫字一定要“扳”過來。記的中學有位同學,上小學前就學會了用右手寫字。大家一直不知道她是左撇子,直到她在校運動會上鐵餅扔了個第一名。進了校田徑隊後,教練發現她用左手,而教練卻用右手。不用說,這位同學最後學會了用右手扔鐵餅,並在市運動會上打破記錄。可是在生活中,隻要沒經過糾正的習慣,她還是慣用左手。

類似於左撇子,性格內向的人開會時可以繪聲繪色娓娓道來,但散了會則成了悶嘴葫蘆一聲不響。性格外向的人必要時也能長篇大論地寫報告,可有了好主意又迫不及待地找人商量。且不說一個人的性格是否能夠改變,實際上性格根本不需要改變。內向和外向隻有不同,並無好壞。在生活和工作中,既需要外向的人將大家親和在一起,又需要內向的人一心一意地將事情做好。
      了解自己心理走向的同時再了解身邊他人的心理走向,有助於和同事和親人和睦相處。如果你的主管是個內向的人,有事就發個電郵商量。如果你的另一半是個外向的人,親戚朋友中迎送往來的事就交給他去辦。心理走向相同的人做事協調,心理走向不同的人正好互補。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心理走向的優點和弱點,在工作和生活中揚長避短。


2. 感知信息:感覺與直覺(Sensing/INtuition)

感知信息類型特點

感覺(S) 直覺(N)
依靠感官傳達的信息 依賴潛意識傳達的信息
注重當前 注重將來
靠事實 靠想像
接受可衡量或有證據的任何事物 重視事物的整體和發展變化趨勢
由觀察而記住細節 由了解模式而記住細節
從實踐中理解理論 在實踐前先了解理論
解決燃眉之急 追隨自己的靈感
提供切實可行的看法 提供事物間的關聯
善於完善具體細節 善於解決複雜問題
仔細小心收集事實,從而得出結論 從預感得出結論
依靠已有經驗 傾向不斷創新

這兩種類型隻有不同,沒有好壞。網上有些帖子一上來就說直覺型的人是領導人的,感覺型的人隻能處理一般事物。然而美國總統華盛頓,英國首相丘吉爾,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都是感覺型的人。他們感知信息的類型與他們的成就並不相悖。

學習性格分類法的目的是知己知彼,一個感覺型的人,在接受信息時要注意大環境,而直覺型的人則要注意信息的實際意義和具體結果。回頭再看上麵的案例,我和第一位學生都屬於直覺型的,感知信息的方法是從大到小。第二位同學是感覺型的,感知信息的方法從小到大。當年我要有這點學問,教學生時換個法子,何止於吃力不討好的白費好大功夫。

3. 決定方式:理性與感性(Thinking/Feeling)

決定方式類型特點

理性(T) 感性(F)
客觀的邏輯推理 主觀的情緒感受
尋求事實 尋求交流
爭取統一標準 爭取和諧環境
以理服人 以情動人
堅持原則 堅持個人價值觀
公平的標準是一視同仁 公平的標準是各取所需

理性強的人重客觀,講原則,但有時變成不近人情。感性強的人重情感,講和諧,但有時顯得優柔寡斷。天下很少有人是百分之百的理性處事,也很少有人是百分之百的感性處事。二者之間隻有不同,沒有好壞。關鍵是要意識到自己和別人的決定方式的特點,互相取長補短。

一般來說,技術問題需要理性對待,人事問題需要感性對待。但職場上的技術問題和人事問題往往是交織在一起的。

4.處人為事:判斷與知覺(Judging/Perceiving)

處人為事的特點

判斷(J) 知覺(P)
有計劃 喜靈活
解決問題 體驗生活
有條有理 隨機應變
有始有終 順應自然
當機立斷 處變不驚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規矩為破除而製定
有事早做完早放心 不到終點不衝刺

在性格的四維八型裏,不同的處人為事方法最容易引起衝突。原因是這個維度的兩級很難並存。外向的人可以用文字交流,直覺型的人也會注重細節,理性的人不難關注他人的情緒,但要把同一件事做成有序的紊亂,或靈活的死板,實在不容易。

我有過兩位主管,張三是判斷型的,李四是知覺型的。我和張三共事,那叫一個天衣無縫。說周五下午一點開會就一點開會,說一個鍾頭頂多用六十五分鍾。第一次開會我拿著一個單子,一項一項地往下鉤。張三一看:下次開會你把你的單子給我也印一份。我倆把一周的事從頭到尾鉤一遍,下周該做什麽也有了譜。

而李四呢,說好了周五一點開會,十二點他來道歉:他十二點半有會,可能要持續一小時。到了兩點會完了,可兩點半又有會。。。。。。今天說好了要做ABC,明天又加上了123,一個月下來,我頭都大了一圈。於是犯了一個職場最常犯,也最不該犯的錯誤:認為李四是專門衝著我來的,對我不重視。於是想方設法的讓李四改變對我的印象,無非是希望李四變得該開會的時候就開會,說好了做什麽就做什麽。無用功又做了一個月,得出了既然李四不重視我,幹脆跳槽的決定。

還沒開始找工作,就得到高人指點:既然李四喜歡在星期五開各種各樣的會,我就避開星期五,約定星期一早上一上班就開會。如果ABC是商量好要做的。123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一段時間下來,發現李四對我相當重視,隻是對他來說,準時開會和按計劃行事與重視不重視沒什麽關係。再過一段時間,李四和我的共事也達到了天衣無縫的地步,他的靈活機動和我的有條有理正好互補。開會時我倆看著我的單子,會忍不住的自我感覺良好一下:咱倆一下子幹了這麽多活,真是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