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珍惜生命?—姚貝娜帶來的感想
文章來源: 禾口2015-01-22 15:04:33

    姚貝娜一個被人劃為二流歌手的年輕女子走了,竟然引起了不小的反響。這一圈圈的漣漪的能量之大,波及範圍之廣,讓人驚歎。就像我這個從來不追星,也不關注什麽好聲音節目,五音不全的老土人士,也不可遏製的聽了好幾天她的歌,現在就算不聽,她的歌聲還我心裏激蕩著。

她的歌很好,但我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年輕貌美有名卻不幸逝去的,她也不是第一個。她的特別之處在於她自知道自己得了絕症後對待自己生命曆程的抉擇是不同凡響的,令人震撼的。所以關於她離去的反響其實已經升華為對生命本身的思考---如何才算是珍惜生命?

關於生命一般客觀的定義是肉體生命。讓肉體生命盡可能的延長自然成了珍惜生命的目標。但是隻是肉體生命的存活(比如植物人的存在)並不讓人真正體驗自己生命的價值,人又熱切的需要一個主觀的精神生命。這個主觀上的“我”對自己而言似乎才是能真正生動體驗的。這個精神生命的厚度和廣度才決定自己生命的意義,肉體生命長或許顯示有機會積累精神生命的厚度,但不是必然,如果精神生命沒有一丁點的厚度,就算活成人瑞,意義何在呢?

隻是有意思的是,生命的長度可以有客觀的衡量標準,但生命的厚度卻沒有客觀的標準。雖然不得不麵對著肉體生命有限的客觀認知,不斷延長生命是人類的共同夢想。

姚貝娜身後,眾說紛紜,主要還是歸於兩類。

一類是認為她最後的抉擇,堅決的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讓她的生命大放異彩,真正做到了活出了自己,也點燃,激勵了他人。

另一類是覺得她做了個不明智決定。因為她的拚,過於勞累,放棄了應該的治療,所以客觀上縮短了生命,所以不明智。甚至有追逐名利的道德質疑。

兩類觀點的本質不同是,第一類觀點側重於要和時間賽跑,努力活出自己的精神生命。第二類是保全肉體生命是第一位,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其實第二類觀點要成立,是需要有個前提,就是她如果不拚,她就可以治愈疾病,可以延長肉體生命。但是常識告知,癌症之所以被稱為絕症,因為對肉體的生命有巨大的威脅,不是養著治療著就必定好的。而且從逐漸暴露的信息看,她得是一種被稱為3陰的惡性度極高的乳腺癌,這個在全世界範圍都是個難題,憑自己肉眼發現的基本上也不會是早期了。事上姚貝娜在治療上也做最理性的抉擇,全乳切除,立刻上化療。剩下的就把肉體生命交給命運安排了.

  有意思的是這個暴露出來的信息不能改變大部分持第二類觀點的人。這是為什麽呢?昨天聽著姚貝娜的歌,看著種種的評論。我突然有些明白了,人其實不是要反對她事實上縮短了生命。而是反對她不在乎肉體生命的態度。因為不在乎肉體生命的態度實在是有違大眾意念中珍惜生命的概念。一個不在乎肉體生命的偶像發出的榜樣力量是有破壞力的,讓人不安的。如果她按部就班的在家做種種的治療,不管結果如何,她表現出的求生欲望就合乎常規,帶給大眾一種安全感。更進一步,如果她早早的就婚了,為自己和父母留下後繼的肉體生命,那就更完善了。
 
  但是這一切沒有發生在姚貝娜身上,她
自己的方式珍惜了她期望的生命。而她的生命通過她的歌聲,融入了他人的生命。和許多人一樣,我感到她和我一起活著。

 這雖然也是一次讓人感到哀傷的死亡事件,但是我真實感到了生命的熱度,我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