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理解和接納
文章來源: 禾口2014-09-26 17:54:05

安雅是個聰明美麗的女子,童年的家庭變故和磨練,缺愛卻又掙紮著尋愛的成長環境造就她成為既是柔情似水的小女人,又是執著能幹的女漢子,這個不同一般的複合體。

安雅的文筆了得,她寫的關於自己的情感故事,生動細膩,極具畫麵感。讓網友們不由自主的陷身她的情感故事,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最後大家慶幸她終於找到了位她可以全身心投入的,同時又完全接納她的伴侶。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安雅又講述了因先生的前妻的糾纏,而造成了失眠的痛苦,中間又穿插了前男友生孩子,她去看望的具體事件。她的特別有畫麵感的描述,使讀者們開始困惑是不是那個似乎非常了解和理解安雅的前男友,才是安雅無法放下的真愛?

人的生活是複雜的,一方麵每個個體是獨立的生命和有各自不同的成長的軌跡,但另外方麵對群體生活的熱愛和共生的狀態,使我們無法擺脫與他人之間有了解的欲望,理解的期盼,乃至接納和被接納的渴求。

了解是人與人關係中比較淺表的認識,但涉及的信息範圍可能很廣。而且事實是信息量不達到一定的程度時,是不會用了解這個詞。所以當一個人聲稱了解另一個人時,基本就是認為掌握對方的大部分信息。所以對於“了解”,人的感覺是非常的糾結,一方麵渴望被他人認知,所以希望被了解,另一方麵出於保護隱私的需要,卻不希望被了解。

理解,完全不同於了解,是一種深入的認識,是對對方信息的消化,但卻不要求信息的全麵。對比與了解的糾結心態,人本能的更期望理解。理解讓人感覺更接近事實的真相,讓人產生踏實感而獲得安全。很多描寫真愛的故事,都是一再強調伴侶間的理解,那種出神入化的心意相通的感覺,似乎能打破一切的障礙,讓關係的雙方輕鬆合二為一了。事實上這個本身是個誤解。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用通過是非,利益等價值判斷理解他人,但是理解不等同於同意。有時候,嚐試理解的目標就是為了反對。比如分析敵方就是為更好的打垮對方。

顯然親密的關係中,起關鍵作用的不是了解,也不是理解,而是一種能帶來更可靠感覺的接納。隻有在接納的框架下,人與人的關係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定,和安全。一般正常的婚姻家庭關係的基調就是接納。家是幸福的港灣,表達的就是這種感覺。

一般人都以為,成功的關係必定有從了解,到理解再到接納這個標準過程。就像大家認為,可靠的愛情需要個相識,相愛,再瓜熟蒂落到長久相伴的過程。真愛似乎了解,理解,接納三個元素一個都不可缺。甚至有人就以為,接納=了解+理解。

但是事實上,了解,理解,和接納是三個獨立的概念,既可以有關聯,又可以獨立發生的,觸發的原因可以是獨立的。了解一個人,可以不用理解和接納他,這個是最常見的情況。理解一個人其實也不一定需要了解,比如當看一個人吃辣的,因為見過愛吃辣的,也理解了,就不要了解他的經曆,立刻理解了,但是盡管理解了,也不意味著一定接納。我們有時也會選擇越過了解和理解,直接接納他人,最典型的就是父母對孩子態度,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的事,不了解,也不理解,但憑著愛就簡單的接納了。

寫到這裏我想起了幾年前和一個朋友的爭論。我說愛是責任,她說愛是個決定。我們彼此不能說服對方。但是現在,我感受到了她說的愛是一個決定表達的意境,這就是當一個人決定了接納對方時,這個就是愛了,是真愛。

回到安雅的故事,正因為安雅和她的先生彼此的那種強烈的對對方的接納感,成就他們的婚姻關係,和真愛的確認。前男友雖然表現出對安雅的了解和理解,卻沒有表現出來足夠的接納,以至於在後來的短短時間的相見中,還會出現很多細枝末節的衝突,和不協調。

但是我也要說接納是全方位的,不光是認知上的,心理上的,更是生理上的。所以我要提醒安雅,如果出現了失眠的狀況,就是一個生理上的接納達到了極限的信號。所以有必要重新審視關係,做必要的調整,才能讓真愛的花朵越開越美麗。

愛是感性的,更是理性的,隻有遵循理,愛之路才會越走越真實。

 

文中的故事來源一網友,名字為化名。在此謝謝她讓我借用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