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容器——耐心。
文章來源: 禾口2014-08-25 10:12:20

聖經哥林多前書13:5-8: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隻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初讀這段時,內心浮躁,不但完全不能領悟內含的真理,覺得和市麵上的道德說教也沒啥兩樣,更有些抵觸的情緒,因為其中有讓我感到刺眼的“忍耐”兩字。

那時我剛領悟了尊重就是不越界這個道理,對忍耐自然是極其反感的。當時我對忍耐的解讀就是對越界行為的無原則忍受,是不自重的表現,自然是無法自愛的。聖經居然能把愛描述為一種助紂為虐的工具,真讓人痛苦。

那時的我著力於修建自我防禦的高牆,讓一切試圖越界的不良之徒,不善之意撞牆之後,自動來個頭破血流,落花流水。高牆的成果開始非常明顯,自己覺得自己突然強大了不少,大有奴隸翻身之感。但是慢慢的高牆後的我由最初的安全,轉而失落,看到我自己曾經柔軟的心,變得僵硬,自己一再期望的,也指責他人缺乏的愛能力沒有增長,反而消退了。為什麽?

這時再翻看聖經,頓悟,因為忙於防禦的我拋棄了愛的容器——耐心。

愛是一種能量,如果需要擁有愛,就需要有承載之物,如電需要蓄電池,水需要蓄水池。我認為存儲愛的是耐心。

一個愛孩子的媽媽在教導孩子時,如果沒有耐心,愛必定是不夠的。

一個去老人院做義工的人,如果沒有耐心,所謂愛心必定隻是作秀。

一個君子麵對一個粗魯之人,如果沒有耐心,必定被粗魯之人同化。

相愛的人如果沒有耐心,愛之和諧之舞必定無法上演。

愛的關懷,包容,忠誠,。。。甚至是我開始是認為和忍耐不一致的尊重,細細體驗下來,無不需要裝載在耐心這個愛的容器中。

明白了這個道理,保護自己的堅硬的高牆就需要推倒了,但是邊界還在,自我還是安全的充滿自信的站立在那裏,隻是耐心取代了原來的高牆,耐心有多大,表現為忍耐力的愛就有多厚,護衛自己,化解危機的能力就有多強。

就像羅馬書4-5說:

;盼

有了滿載愛的耐心作為邊界,人與人的關係中善的期望代替了失望甚至絕望的痛苦。曾有的對立,害怕,欺騙,討好,忽悠,不友善或偽友善的狀態變成了為合作,信任,關心,支持等真正友好的關係,或者更直接更簡單的說——愛的關係。

耐心是愛的容器,要提高愛能力,修煉耐心是關鍵。

 

附注:個體的邊界意識是認識自我,實現自我的基本保障。在沒有邊界意識的情況下,要慎用忍耐這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