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的同理心(Empathy)
文章來源: 禾口2014-07-04 12:48:39

想聊聊關於婚姻關係中的empathy,不知道怎麽搞的想起我朋友小女的趣事來了。

我那朋友的女兒,出奇的聰明,可是我親自驗證過的。那時她就牙牙學語吧,大家逗她玩讓她認照片中的人,這是那個叔叔,這個是某某阿姨。我那時年輕,喜歡搞怪,就刻薄的讓她認人的背影。結果她全認出,要知道我們這些叔叔阿姨可不是她常見麵的。

這麽聰明的女兒到了23歲就會做加減法了,一點不奇怪。但是她媽媽告訴我她女兒好奇怪的有時好像很懂,有時就好像完全不懂了。顯著的規律就是如果做的題是讓她得利的,她就計算正確,而且非常的快。比如問她,寶寶有兩朵花,媽媽又給了兩朵。寶寶一共有幾朵?或者問媽媽有5顆巧克力,給寶寶吃掉兩顆,還剩幾顆?但是如果問題是讓她失利的,比如問寶寶有4顆糖,給媽媽一顆還有幾顆?這時,小姑娘立刻就不會做題了。

讓小女孩卡住的就是empathy同理心了。

Emathy是指在人際關係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通俗的說,就是一種換位思考的能力。

朋友小女當時太年幼,意識還處於完全自我中心的狀態,所以她是不能進行換位思考的。哪怕是她已開始模糊領會的數學規則,隻要和她的利益有違時,那個規則,理就立刻失效了。

大家都知道正常婚姻中,換位思考的能力必不可少,Empathy和前一篇文章提到的Validation一樣是正常婚姻的要素。有人甚至認為更重要。

但是在不良的婚姻中,一方或雙方往往體驗對方empathy的缺失,會互相指責對方,自私,不能體諒自己,冷酷,不可理喻。因為empathy的缺失導致思考和理解問題隻能從自己的利益角度。不可能接受一個適用雙方的公平的遊戲規則。這樣的情況下維持婚姻,其實就是在努力維持某種不公平。

Empathy的缺失可能是當事人天生生理性的精神缺陷,或幼時的精神創傷造成個人的心理停止成長,無法走出自我中心的幼兒模式。如果有正常的生活經驗,和這樣的人略微打交道,就能體驗出他們的偏常。

但是生活中有那麽些人在外麵是好好先生,文雅知禮的女士。但是在自己的配偶麵前突然就變得特別的自我中心,完全的不可理喻了,是什麽讓這些人的empathy能力突然就消失了呢?

我覺得還是缺乏平等的觀念。特別是婚姻中強勢的一方,因為手中有權,就覺得可以維持自己的自我中心了,如果沒有平等的理念,對對方做換位思考的努力就可以免了。所以這個時候缺乏的是empathy的態度。

Validation一樣,婚姻或一般人關係中Empathy的目標就是為了維護關係對方的正常的存在感。Empathy存在能確定對方的合理性。這個合理性主要不是用是非道德來判斷的,而是用邏輯。所以Empathy的結果就是,對方做的事可以是不對的,或不利的,但還是有原因的,是合乎邏輯的。

一個在婚姻中長期得不到配偶empathy的人,不是在痛苦中不斷的反抗,就是慢慢的自我喪失,靈魂的死亡,最後處於一種完全受控的狀態。我在從婚姻大戰看叢林法則的低效性有過論述這樣的婚姻是低效的。

到這裏我們能看到,EmpathyValidation的相關性非常的大,幾乎在描述同一件事,Empathy描述的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態度,一種結果。而Validation就是可以運用這種能力和態度的具體操作的過程。前者是靜態的,後者是動態的。

在婚姻中EmpathyValidation得以實行,基於雙方對對方價值體係的信任,本質上源於平等的理念,和自身的信心和安全感。也就是說確認我的配偶本質上不可能是不可理喻的這種正麵的思維方式。

從根本上看支持這一切就是的能力。而且如果自己願意,這個能力是可以成長的。

 

附注:在寫著篇文章時,好幾位網友參與了討論。謝謝你們。

另外有網友認為換位思考這個詞有情感因素的介入,不能作為empathy的注解,因為empathy理解的是個理字,而非情感上的受影響。比如sympathy同情。說明一下以免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