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不是講理的地方?—情緒控製篇。
文章來源: 禾口2014-07-12 12:43:07

記得小時候,大概4,5歲吧。有次和我媽發生了一場衝突,事情的緣由一點都沒印象了,但是清楚的記得自己心裏的怒氣,那股氣在體內橫衝直撞,大有要把自己憋死,而且連帶著要毀壞一切都不再乎的感覺。

記得我媽來哄我,說要帶我去市中心玩。我決絕的拒絕了,盡管市中心是我非常渴望去的地方,但是我的憤怒決定要摧毀一切,包括自己內心的期望。任憑媽媽的好言勸說不動搖,憤怒帶給我的堅定,似乎是我唯一存在的理由。最後目送著媽媽帶著哥哥離去,絕望傷心把我吞沒了。

自我中心的小孩的精神世界是不獨立的,因為他們認為他人有義務幫助他們維護情緒,甚至一些被寵壞的孩子更覺得自己的情緒是控製他人的有效手段。他們沒搞清楚其實這是他們的軟弱和無能需要他人的愛來保護他們的安全。

在街上,人常常可看到哭鬧的,有點不可理喻的孩子。但是幾乎很難看到這樣的成人。因為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學會處理掌控自己的情緒。作為一個獨立的成人,理性讓他知道,控製自己的情緒是自己的責任,有能力控製自己的情緒,才意味著有能力保障自己的利益。

但是我們每個人內心仍然住著個軟弱的小孩子。帶著小時的心理痕跡,期望家人來幫助維護自己的情緒。所以就期望家是個可以不用講理的地方,來放下自己的麵具,當一下那個蠻橫的孩子。期望獲得家人的愛或許是人的本能,但是事實是,家人的愛和包容或許能使情緒緩解,但真正讓自己走出的隻是自己。

就像我自己的故事那樣,沒有自己理性的覺醒,家人再包容也會打水漂,那時我也是知道我可以有選擇的,如果我能控製我的憤怒,隻要我點下頭,我就能和媽媽和哥哥去我向往的市中心。但是可惜的是年幼的我不懂理性,任由憤怒完全的控製我,試圖要連帶家人也成為我情緒的犧牲品。

有些成年人由於成長過程的種種原因,比如本身成長於一種暴力家庭,這樣的家庭中,弱肉強食是根本的規則,完全沒有控製自己情緒是獨立的人自己的責任--這樣一個理性的概念。小時候,因為弱小,被欺壓,長大了就會利用手中的一些優勢產生的權勢來欺壓他人。這樣的人精神上完全沒有成長為一個精神,情感獨立的人,在自己不理性的運作下,自己的家庭又成了新的家暴家庭,處於弱勢的家人自然被動的成了情緒的垃圾桶。

所以對親近的人可以放鬆,放肆,看是個合理的行為模式,實質是不理性的,

成長為一個情感獨立的人,是人自立的根本,一個人越獨立,需要放下麵具的機會越少,越可以活得自我,坦坦蕩蕩的做一個收放自如的人,越有機會給家庭,乃至社會帶來陽光,自身的價值也可以有機會最大化。

誠然,人都是不完美的,家庭作為一個充滿愛的地方為我們的錯誤提供了緩衝帶,防護帶,但絕不是我們的錯誤,我們的不獨立是我們必得的權益。如果某天內心那個不願意長大的孩子讓不受控的情緒越過了牆,而我們的家人朋友幫手維護它,請感恩。因為他們的寬容和愛,使我們的生活更安全。

理性,讓我們在家中講這個最大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