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文的世界:一步之遙,亦或千山萬水
文章來源: 布丁豆豆2015-01-25 00:19:33
薑文的世界:一步之遙,亦或千山萬水


   領導看《一步之遙》之前,特意告訴他:網評裏對此片的負評比較多。但童鞋憑著之前對《子彈飛》的熱情興高采烈投入了觀看。片刻後,老先生晃晃悠悠的溜達過來,我問:看完了?這麽快?領導搖頭:看不懂,半小時了,根本不知道在演些什麽。

自己非電影人,不懂什麽鏡頭運用和表達;也非影評人,沒有任何專業電影知識和素養。就是個普通觀眾,還是個不怎麽長進的觀眾。電影好不好,隻從自己是否喜歡做判斷。

演員也罷,導演也好,甚至於歌手,看多聽多了,即使演再多角色,導再多影片,唱再多歌曲,都似乎或多或少的有一些類似的東西或者味道從他們的作品裏滲透出來。也許,這就是他們本身為人或者性格裏的與眾不同的呈現。

就像,王菲,她唱歌,演戲,接受采訪,怎麽看都感覺”任性“二字,很有北京大妞的特色。

就像,陳道明,近幾年,老有他戲霸的傳聞,要用他的方式演繹角色,甚至因為撿到了隻大黃狗,於是在他演的《楚漢傳奇》裏非和他的狗一同入戲。看他詮釋什麽樣的角色,總是透著和其他人的疏離。有人評論他”清高“,倒是貼切。

就像,張藝謀,導了那麽多影片,涉及那麽多類型,得了那麽多獎項,卻處處透露著“為難”。他說,要拍自己的電影,也許之初確是如此。慢慢的,想要維持自己的名聲,又想附和觀眾的品味,也要證明別人做到的我也能,於是飄飄忽忽象失了方向。

薑文呢,看了很多對他的評論,想著他的表情動作,“桀驁”兩個字就溜達了出來。

他弟弟薑武說,我哥從小就有大哥情節。

看薑文的作品委實不算多,他演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電影象早期的《末代皇後》,中間的《有話好好說》,之後的《綠茶》,最近的《子彈飛》,諸多完全不同類型的角色。但是,聽他說話,看他表演,那感覺就是他在上,別人在下,壓製著其他人,怎麽夠也夠不著。北京話叫“拽”,拽得上天入地,可還是讓人服氣,還得乖乖跟著他。



有一位導演對我說:電影應該是酒,哪怕隻有一口,但它得是酒。你拍的東西是新鮮掛著霜的葡萄,但你沒有把他釀成酒,開始是葡萄,最後還是葡萄。
他還說:小剛,你應該把葡萄釀成酒,不能僅僅滿足於做一杯又一杯的鮮榨葡萄汁。
對我的電影,批評居多圍繞“商業”二字,但這位導演說出了實質。
這位導演名叫:薑文

——  馮小剛 《我把青春獻給你》

 

當初《甲方乙方》拍攝時,那個想做巴頓將軍的小書攤主,首選是薑文。馮小剛認為,薑文和英達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嘴上絕不服軟,而且也具備把黑的說成白的的智慧。

所謂把黑的說成白的智慧,是指在談話裏他們永遠保持著勝利者的姿態。薑文經常使用的一個句子是:你不能這樣吧。於是,旁邊的人就真的覺得自己是不是做錯了。

當初拍《北京人在紐約》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就一部英國影片《桂河大橋》的主演問題,薑文和馬曉晴發生了爭執。馬曉晴認為,其主演是大衛尼文;而薑文斷然否認,說主演另有他人,隻是導演叫大衛裏恩。

大家向當時劇組錄音師求證,因為錄音師是電影學院畢業的。答案是:好像是大衛尼文演的。薑文還是堅持絕對不是大衛尼文,且誰說也沒有用。

然後,薑文就和馬曉晴打了賭,賭注是贏方能讓輸方做任何事。

於是馬曉晴、馮小剛和當時在劇組幫忙的朋友艾未未,一起開了一個小時的車,從紐約開到曼哈頓去租錄像帶。當拿到錄像帶的時候,說,臉上的表情就像被告知得了癌症。那時馬曉晴叛逃的心都有了,基本沒了回去的勇氣。

回到劇組後,大半夜的,所有人都在等待結果。薑文讓馬曉晴坐在椅子上,說:我就是想告訴你,心裏沒數的事,別和人打賭。尤其別跟我在電影上抬杠。

後來馬曉晴說,此事,對她打擊巨大。

是了,薑文就是這個樣子,自信到自大,固執到自負,桀驁不羈,高高在上。這些都源自於他的滿腹才華和快要淤出來的聰明。

其實,導演們大多都有一樣的初衷:拍自己的電影。可這種藝術卻離不開觀眾,離不開認可。不被大眾接受的怎麽也算不得成功。所以,即使在專業人士眼裏被視為神聖的藝術,也都不得不流於庸俗,這也是大多業內人士糾結的地方。張藝謀是,馮小剛更是。

馮小剛為了拍《一九四二》,據說和華誼達成協議,要拍成幾部賺錢的賀歲片,才促成了這部耗資巨大的影片的出品。

薑文卻是完全不同的,他確實做到了隻拍自己想拍的,不管票房多少,評論如何,花了多少錢,可否被接受,又有多少人能看懂。

他拍攝自己每一部影片的實際投資都遠遠高於起初的預算,自己傾盡所有,有時候還需要老婆的私房錢讚助。可見他對自己影片的重視和認真程度。

他導演的影片,我隻從頭到尾認認真真看過一部《太陽照常升起》。結果就是,我完全沒有看懂,甚至於不明白他要說什麽。可即使這樣,卻不能直接說,我不喜歡,這是一部爛片。我不敢,總覺得是自己理解力不到高度,而不是影片本身的問題。

但是,從此,我拒絕看他拍的電影。

上一部《子彈飛》是在家裏領導強烈要求下,有一搭沒一搭陪著領導看完的。看完了,我問他:這裏到底想說什麽。領導答:就是怎麽站著也能把錢掙了......。領導自稱就是俗人一個,看不了境界太高的東西,就香港那些個打打殺殺,吵吵鬧鬧,沒任何營養,一眼能看懂,看完就全忘掉的電影,最適合他。

不過,好像這次的中心思想抓的也不錯。

《子彈飛》裏運用了大量的明喻、暗喻和隱喻,其中無厘頭的黑色幽默,觀眾們都猜得不亦樂乎,似乎在證明著自己的智商。呈現出來的就是票房大捷。

可能這樣的結果,就是讓導演以為大眾終於理解接受了他的表現形式,於是在大眾期待下,拍成了《一部之遙》。略過最初一邊倒的惡評,仔細讀了比較客觀的影評,確實這裏更加延續加強了他之前的表現方式。隻是這次到底超出了大眾的理解能力,於是變成了華容道。

所以,我拒絕看《一步之遙》,我依然認為自己達不到這樣的高度。

對我來說,在薑文的世界裏,他所認為的一步之遙,隻怕我們這些俗人,經過千山萬水,也依然是在水一方,似隱似現。既然接近不了,那就遠觀吧。不用刻意的恭維或貶低,我隻保持一貫的尊敬。可以不了解不知道,卻不能說,這絕對是個壞東西不是

 

 
—— 前:馮小剛   後:薑文、嚴曉頻


 
——  顧長衛、馮小剛、薑文


 
——  薑文、陳凱歌、馮小剛


 

所有評價都不能代表我。很多人說梵高看不懂,你活該,你愛看懂看不懂。
梵高不會因你看懂看不懂而不存在了。

——  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