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的英拉
文章來源: 土龍2014-05-24 09:10:50

可憐的英拉,美女總是能博得更多人的憐憫,此話無假,別噴我!什麽烏前總理季莫申科,克裏米亞的女檢察長納塔利婭,韓國總統樸槿惠,and so on, and so on!鏡頭的關注度肯定比較高。要像阿扁那樣,我懶得說半句。

 

話說回來,泰國這個國家也真是奇葩。這種種植了西方民主的國家,居然無一例外地出現亂象。。。。。。(這裏需要聲明一下:1 我說的是種植,就是由外部力量改變了一個國家的製度,中途改變的,不是自發的,這兩者區別相當大;2,我肯定不是5毛,隻是從不同角度看問題而已,別用人民幣砸我,美金可以。) 這事讓我很費解了,民主的東西是好的,可是這玩意不容易搞,相當不容易,因為這個涉及到群體的問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這需要尊重,但更需要如何提煉和匯總,哪些是有意義的,哪些就純粹是扯淡鬧事的。 正常人需要自由,暴徒也需要自由,問題是如何做才能不傷害別人!!! 這是前提。所以自由民主不能從個體自身出發,必須從對別人影響的角度出發。 你的自由110%得到釋放了,別人卻隻能表達1% 這明顯不是民主,即便是也是你自己的,對國家沒有意義,這個案例不用說很多人看過Youtube上的學運紀錄片就知道了。 所以自由民主必須是50%50%,你的表達必須被限製在50%以內;而且如果是大眾群體,你這個自由度肯定被限製在1%以內,這樣才能保證你的自由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所以對於這種的民主,要麽需要大量的立法了,要麽就需要一定的專製, 這是解決辦法,當然副作用另說了。 老牌西方國家的民主製度就是與立法相伴而生的,而且是且行且改的,經過幾百年的沉澱,基本穩定了。

 

對於半路出家的民主國家,這些是比較危險的。首先群體的認識和行為並沒有普遍地確立,即沒有二三十年的政治製度教育,大多數人感覺的民主自由就是充分表達自己的“欲望”,很少做限製,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老百姓在沒有框架的製度中自由發揮,群體性迷失是很正常的,對於對錯的判斷早就被宣傳戰給洗腦了。這世間上的事,對錯本來就不是絕對的。於是乎你做的很多事情可以是對的,也可以是錯的,這要看如何被解讀以及什麽樣的結果了,然而根本沒有人有耐心去思考不確定的結果。 紅杉軍/黃衫軍搞起運動來都很開心,其它事情都是扯蛋了,似乎老百姓也喜歡這種每天領薪水的運動,可惜從一個國家的角度看,泰國已經廢了。所以呢,製度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朝夕之間想換顏色是很危險的。

 

因此我個人比較傾向一個方式過渡到民主製度(不要給我對號入座),就是先法製,後製度!采用先收縮,再放開的方式。老百姓都建立好法製觀念了,執法也言必信行必果了,改起來就比較容易接受,亂象少反彈少。收縮權利在於讓不同政見的人放棄自己的觀點,然後實施自己的政見或者製度。當然這個點上也相當危險,好壞的案例都有,見仁見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