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獲今年諾貝爾醫學獎有感(視頻)
文章來源: Yz_river2015-10-05 06:51:45

據紐約時報,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剛剛宣布,中國大陸女科學家屠呦呦與另外兩名科學家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現年近85歲的屠呦呦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主要貢獻是創製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諾貝爾的另外一半由兩位獲獎者分享,既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日本藥學教授大村智,以獎勵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藥物,阿維菌素,它的衍生物“從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絲蟲病的發病率.

筆者70年代那會兒就聽說青蒿素治療瘧疾十分有效。該藥後來出名之後,世界衛生組織批量購買用於非洲抗瘧治療,且效果不錯得到一致好評。不過,由於那個年代對知識產權沒有保護意識,後繼藥物合成青蒿素分子式其成果公開發表在雜誌上,以至被國外機構趁機利用開發並搶先注冊專利, 實在是令人遺憾。想想這成果要是中國大陸一家獨享, 不光是社會效益而且藥物銷售的經濟效益之大不言而喻。另外,國內對於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的發現是純屬於個人努力的結果,還是國家大力支持下集體攻關的智慧結晶一直多有爭論。但是對於屠呦呦本人在發明這一高效抗瘧藥物中起到的關鍵作用似乎沒有很大爭議。 例如,她是首先使用低沸點乙醚溶劑中提取青蒿素結晶物以及發現對瘧疾有100%抑製效果的事實沒有異議。這也是諾貝爾獎的意義所在。

說到爭議,不要說“文革”那個年代項目(合成胰島素,青蒿素等) ,就是現在也還是經常看到國家立項多個單位參加的所謂“攻關”的模式。雖然這種模式旨在群策群力攻破難題,但筆者認為這並不妨礙鑒定個人在其中的主要或者關鍵性貢獻。 至於集體參與和公共科研資金支持,筆者認為國際上幾乎所有的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背後都至少有一個團隊並同時與其他多個團隊競爭,也就是說不是個人行為,並且每個團隊都要依賴於政府或者企業的財力對項目的支撐。這與那會兒中國大陸政府立項出錢,多個科研單位參加的模式並無本質上差別。因此,不能否認青蒿素的整個研發成果與科學家們幾十年不懈的努力和堅持是分不開的。這一點屠呦呦本人也承認並多次強調如今之成果是研發團隊集體努力的結果,這與她獲獎並不矛盾。

筆者為中國大陸的首位女科學家獲得諾貝爾醫學獎而感到高興。隨著大陸的科技不斷進步,相信在更多領域出現中國大陸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前不久, 張傑獲得的激光高溫可控核能聚變領域的愛德華。特勒獎就是科技領域進步很快的例證.

圖1. 中國大陸女科學家屠呦呦與另外兩名科學家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圖2. 屠呦呦主要貢獻是創製新型抗瘧藥物: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也是一種有高效治療瘧疾藥物。頒獎方專家解釋瘧疾傳播途徑,並指出每年世界有成千上萬的人感染瘧疾, 50多萬人死於瘧疾,其中多數為兒童, 以說明屠呦呦的貢獻意義之所在。

2015諾貝爾醫學獎宣布視頻:宣布名單及記者問答。

相同或類似的視頻:

簡介;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藥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2011年9月,獲得拉斯克獎。

相關鏈接:醫學諾貝爾獎勾起俺學習瘧疾防檢的往事(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