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印象(3):紅色的鄉村與藍色的大城市
文章來源: Yz_river2015-07-14 08:05:53
眾所周知,德州是共和黨的天下,並且曆史上產生過三位美國總統,他們是第36任總統林登·約翰遜,第41任總統喬治·HW布什和第43任總統喬治·W布什,其中後兩位共和黨總統均來自布什家族。當前參選2016總統選舉的J.布什如能當選將是第三位來自布什家族的共和黨總統。
 
無論從麵積,人口還是GDP(見拙文德州印象(2):寧願相信聯邦軍事入侵傳言,德州都是美國第一大紅州,也是共和黨的選舉票倉(與之對應的當然是加州)。但是德州的主要大城市卻是以民主黨為主藍色城市。據統計,奧斯汀,達拉斯,休斯頓和聖安東尼奧等德州的主要大城市,分別在2012和2014兩次美國總統選舉中均投票於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其實這一奇特現象並非隻是德州局部的現象,在美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顯示著一種美國的城鄉之間的政治分化。
 
事實上,紅州-藍城的現象遍及整個美國,如今城鄉之間的這種政治分化的鴻溝也越來越深。 因此,如果說城鄉的分歧導致美國政治分裂(Politically Divided)並不過分。統計發現當城市人口在超過10萬以上,就會有加快變藍趨勢。2012年總統大選中除少數大城市,如鳳凰城,俄克拉何馬城,沃斯堡,和鹽湖城等投票給共和黨外,多數投票給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下麵這張選舉地圖清楚地顯示“紅州-藍城”的政治分歧如此的鮮明。
 
圖一:美國城鄉政治差別明顯。一些美國藍色大城市還位於其深紅的以共和黨為主的州,而德州最為明顯. 選舉地圖清晰地表明:突起的城市逐漸變得更藍而其他鄉村地區則變得更紅。(Curtsy to Robert Vanderbai for the photo)
其實,藍色的城市與紅色鄉村之間的這道政治鴻溝一直在加深, 特別是近30年。自1984年以來,越來越多的美國各大城市變得更藍。例如2012年,30個人口最多大城市中的27個城市均投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票。從地理分布上看,過去的20年中,民主黨強化了沿海特大城市,工業中西部和密西西比河和新南城市, 而共和黨更加鞏固了西部山區,草原腹地和聖經地帶(Bible Belt). 
 
密歇根大學的物理學教授馬克·紐曼製作統一張統計計地圖(圖二)。 該圖基於選舉中人口密度,分析了為何深藍的縣數量比紅縣少許多,所占地域麵積也比紅色的縣小許多,但是卻能在選舉中取得優勢的原因。
 
圖二。馬克將藍區選票分散化後,解析藍-紅對壘中的不為人了解的內在影響因素和揭示稠密人口但區域小藍縣勝出的現象。 (Curtsy to Mark Newman for the photo)
 通常居住於城市的人們比居住在鄉村更自由化,而城市自由化對於相對保守的鄉村是產生政治分歧的主要因素,這包括對社會問題的普遍看法。諸如賭博賣淫,吸毒合法化(大麻),死刑與協助自殺,同性戀及婚姻,種族歧視與衝突及其它方麵(如,墮胎,槍管,移民,醫改,教育與稅收等)。對這些社會問題看法不同也通常是產生城鄉或者是蘭紅之間政治分歧主要原因,而這些分歧看法有時可以變得非常激進甚至血腥。當然這些議題最終會刺激和推動國家的立法,經最高法院裁決後,以推出新的聯邦法律。如最近通過地允許同性婚姻的法律。
 
不過,一部分人擔心”紅州-藍城“之間日益加深地政治鴻溝會最終導致國家分裂。例如,那些不能容忍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的紅州居民可能會請願,要求退出聯邦請求獨立。事實上,2012年到白宮請願獨立有50個州,其中7州發獨立宣言,有約66萬人簽名. 各州中自然以德州當仁不讓,呼聲最為高漲,該州簽名要求獨立的人數超過10萬。白宮回應德州要求獨立的請願也自然是,堅持國家統一,拒絕鬧獨立。在是否因政治分歧最終會導致國家分裂問題上,也有不同看法。另一部分人認為, 城鄉蘭紅政治歧見說到底還是“驢象之爭“。 而民主黨和共和黨持不同政治主張是再正常不過的了,認為這種由於政治分歧導致而國家分裂的擔心實在是沒道理,太過慮了。
 
 圖三。奧斯丁市的德州首府市政廳,該市人口約100萬。 據說當有三位總統以上來自同一個州,這圓屋頂可以塗上金色。如果真如此,J布什要是當選這圓屋頂有望塗上金色。


圖四。 奧斯丁街景, 吉他。奧斯汀號稱是“現場音樂之都”(the capital of live music)。 市區內音樂活動主要集中在第六街,晚上有幾百個小型樂隊在各種酒吧內演出。



圖五。奧斯丁街景,大尾鷯哥。 一種街上常見的黃眼黑鳥,在筆者的椅子旁等吃的。


圖六。 奧斯丁街景,似墨裔小夥子。 坐在筆者對麵午間休息。


圖七。 奧斯丁街景,旅遊觀光車。 市內多見的小型觀光車。



圖八。 街景。 街頭酒吧。 市區內有很多酒吧。

圖九。 德州的烤牛排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