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誰在炒房
文章來源: 五湖以北2017-04-26 09:13:17
前兩天,安省政府出籠了幾條房市調控的政策,一條是針對國外買家,像溫哥華去年實行的那樣加收15%的附加稅。另一條是針對地產倒爺,規定一處房產在短時間內無論轉手幾次,產生的利潤都得歸第一賣家。
倒爺這個詞很熟悉,八十年代國內批文倒爺風行,當時國內產能和質量低下,高檔產品如汽車電視機都要從國外進口,而進口額度受到國家的管製,隻有關係通天的人才能拿到進口許可批文。“通天”人士拿到批文後並不介入實際購銷,一轉手賣給願意出錢的下家,下家可能也是空手套白狼的主,又把批文轉賣給另一個接盤俠,每倒一次手,價格升高百分之好幾十。二十吋的彩電八八年年初才要一千多塊,到了夏天就漲到兩千多了,當時在外麵搞項目掙了三千多元,看到物價上漲太快,我們倆趕快上街搶了一個彩電和冰箱回來,晚上在家看到實實在在的彩電冰箱,惶惶不可終日的心才落到了實處。
地產倒爺的手法也類似,地產經紀利用買賣合同簽訂和正式搬入之間幾個月的時間差倒房。一個房子掛牌售價50萬,地產倒爺得知後要嘛自己或者找人簽約買下,然後倒爺在賣房網上掛牌要價60萬或更高,由於簽約和入住有兩三個月的時間差,這段時間中倒爺總能找到從中國或其它國家願意出錢的土豪轉賣出去,拿到的錢五十萬歸原始賣主,其餘的進了倒爺和幫手的口袋。
這一年多倫多的房市不聽不知道,一問嚇一跳。
不僅市區的獨立屋和高層樓房上漲了35%以上,市郊房子的漲幅也超過百分之三十,就連離多倫多四小時車程,孤懸在美國底特律對岸的溫莎小城房價也漲了百分之三十二,照這樣下去,邊境對麵美國的布法羅和底特律房價也要上漲了,這個瘋狂年代的事,真是說不準。
哪誰在炒房呢? 沒時間作研究,隻說幾件自己知道的事。
LD大學同學在四川瀘州市作房地產開發,發些財,五年前送兒子來加拿大上高中。多倫多的華人超過七八十萬,三分之一住市內,三分之一住東北郊的萬錦市(Markham),三分之一在北郊的RichmondHill。為什麽華人選擇東郊和北麵而不去西邊環境幽美離美國更近的地區定居呢? 這要倒回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據說當時那批躲避“九七”的港人來到多倫多後在市內找到工作,買房時從風水上考慮選擇了東北部,因為如果在西邊安家,下班回家時朝西開,西歸或“歸西”,很不吉利。不管迷信與否,當初的選擇後來證明是對的,西邊靠機場,發展早,都是製造業,幾十年來變化不大,東邊發展晚,有地方安置高科技和金融業,這幾十年反而欣欣向榮,看來風水不可全信,但不能不信。
LD大學同學沒送兒子去華人聚居區上高中,而是去了多倫多以北四十多公裏的NewMarket上學,學校班上隻有少數華人子弟,便於提高英語。小孩母親出來伴讀,花六十萬加元在鎮上買了一個兩千呎的獨立屋,母子一起住。去年秋天小孩上大學後他們沒賣房,而是留著每年寒暑兩個假期,他倆飛過來和兒子住一陣,說是度假洗肺。這個五年前六十萬的房子,現在市價100萬了,增值遠超過了高中大學共八年的費用,相當於加拿大白白供他兒子上高中大學,臨走還奉送二十萬加元。
另一個是朋友的朋友的故事,去年秋天在多倫多西郊朋友家聚會時見過一麵。這人是朋友大學同學,畢業後在北京工作,後來下海合夥開公司,去年夏天移民多倫多,來前托朋友在家附近花一百三十五萬買了一處四千呎的獨立屋。買房後該地區房價起飛,上漲了近百分之四十,現在應值180萬了。嚐到甜頭後,今年又買了一處三千呎的房子,出租養房。
最後一個故事是去年年底回國在飛機上聽到的。當時我們的座位在中間,我坐走道邊,LD在裏邊,右邊是一位年近七十的華人大娘。起飛後不久LD和大娘開始了閑聊,大娘說她來加一年多了,過來幫助照看出生不久的小外孫,老伴在安徽老家沒來,現在生了病要她回去照顧。她說女兒女婿原在上海的外企工作,三年前賣了上海的房子移民多倫多,過來後兩人找不到對口的工作。他們用上海賣房的錢在萬錦買了三處房產,一棟自住,另兩個出租,三個房子三年中快翻了一倍。兩口運氣真好,在上海時上海房價飛漲,來多倫多後這邊又遇上房價猛漲。小兩口考了地產經紀執照,帶人買房,成交一起得兩萬多,收入遠遠超過坐辦公室拿死工資的。
據說大多地區購房者中,百分之六十幾是有住房要求的年輕人,個人年薪四到八萬,或者家庭收入七到十五萬,買房自住,還有百分之三十幾是中生代,過去低房價時購得住房,還有百分之幾的是國際炒家,站在炒房鏈的頂端,他們開出天價,製造出炒房暴利的想像空間,引誘得有些中產者或拿出終身積蓄,或者以房抵押買第二套第N套房子進行投機,所以多倫多的房市,莊家是國際炒家,推動者是本地的有產者。這些人不知道,房價高雖然自己賺了,他們下一代將會付高房價,高代價,一個小孩付一個,有兩個還一雙,如果輸了,半生的努力付之東流,九十年代多倫多民不聊生的光景將再一次地重現。NoZuo No Die,但願不要應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