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火車的故事(1):擠車爬窗戶
文章來源: 花似鹿蔥2024-03-21 07:07:57

   《南來北往》算不上一部上乘的電視劇,但是它畢竟是第一部以鐵路警察以綠皮火車為題材的長劇,從這個角度說,還是很有看頭,何況還勾起了多少人對綠皮火車的回憶啊。

媽媽說,我第一次坐火車才一歲多,媽媽帶著我還有小保姆回東北探親。當時還要從北京換乘,也沒有通票這麽一說,到北京要再買一次。媽媽說,不知怎麽就買了國際列車,回來後,居然還給報銷了!

一個當兵的沒什麽皮箱手提箱,媽媽在肩上搭一個“馬褥子”,裏麵裝著全部行頭。

——什麽是“馬褥子,現在網上眾多解釋都不正確不靠譜。其實就像漢族的褡褳一樣,那種搭在肩上,兩頭有口袋的布袋子。馬褥子”要更大些,是搭在馬背上,裏麵再裝一條褥子,比一般家裏用的要窄要短一些,野外露營可以鋪在地上過夜。騎兵用的馬褥子比較講究,外麵是軍裝的黃色,裏麵還有一層襯布。我家就有一條,內襯是黑白相間的細條紋。不過我記事起就是當褥子鋪,沒人背。 

現在我閉上眼睛就是一副“”到家的景象:小保姆抱著我,媽媽肩上一條馬褥子,三個女人擠在南來北往人流中。

如此看來,我第一次坐火車起點很高,隻是記憶裏空蕩蕩,全無“國際列”這麽高待遇的記憶。

再次坐火車,是1960年跟爸爸媽媽坐火車回東北探親,坐了軟臥沒印象,隻記得在沈陽換乘,我在火車站拿著一塊麵包正吃著,上來一個小男孩,一把搶過麵包,我還沒回過神,他連人影都沒了。我哭著說麵包給人搶了。媽媽說沒事沒事,他一定餓得很厲害。

第三次是1962年大哥哥轉業前夕,他帶我到北京玩。他的部隊就在北京郊區駐紮。跟他做硬臥,依然印象全無。腦子裏都是第一次到北京的好玩的場麵(可參考我的舊文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898/201503/4832.html)。

這些記憶裏統統沒有,隻有照片上的日期記載著準確的時間。

刻骨銘心的綠皮火車,是1966年文革大串聯。我是坐在——不,是躺在座椅下的空間到北京的,當時的火車座椅上是人,座椅下也是人,行李架上是人,廁所裏麵也是人。如果女生上廁所,男生先讓出來,如果男生上廁所,女生先讓出來。記得快到北京時,大家在傳:有個中學生在最後一節車廂的車門外被擠下車掉在鐵軌中間了!

1976年春節到上海,返回哈爾濱時也根本上不去車。上海的火車站當時破破爛爛,候車室屋頂滴滴答答漏雨,站台上烏央烏央隻見人頭攢動,連綠皮車門都碰不到。婆婆家鄰居是上鋼五廠文攻武衛的民兵,他和兩個民兵朋友把我們送上站台,又找到我們的車廂,又塞進從車窗把我倆塞進去!整個人披頭散發衣衫不整滿臉通紅喘著粗氣,那副狼狽相至今記憶猶新。但是上海直達哈爾濱是特快,人人有座位,全程32小時,座位都是定好的。我坐在靠窗位置,趴在小桌上睡覺。未來的丈夫則一直在打撲克。我睡一覺醒來,幾個男生打撲克;我再睡一覺醒來,幾個男生還在打撲克。。。。

1977年五月,我們到成都,大姑姐帶我們到附近新都縣去玩,那裏有個什麽寺廟據說很有名。當天去當天回。回來的火車上也是擠得滿滿的,我們根本進不去車廂,是在兩節車廂的連接處站到成都的。那個擁擠堪比文革大串聯。

高鐵到來之前,東北是中國鐵路網最發達的地區。火車上從來不會很擁擠。但是春節最繁忙的時候擠不上去車可能下不來車。

上大學的時候,有個女同學的父親從北大荒來看她,臨走買了不少東西,有兩個男生自告奮勇幫忙送站,一直送上了車。車上人太多了多,兩個大小夥子擠上去卻擠不下來。結果火車開動了,兩男生坐到下一站又走回來,到學校都快天亮了。  

注: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