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VS宋真宗 澶淵之盟功與過
文章來源: 花似鹿蔥2023-12-14 05:18:56

2022年,那個靠一部戲登天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民調已經跌到40%以下,下一屆能否當選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一般規律,國內統治受到威脅時,當權者會發動外部戰爭利用民族情緒轉移視線鞏固政權。可是澤連斯基當年還是個小基,他不會這麽想也沒能力這麽做。

世事難料啊。

224日的那一天,北極熊的鐵蹄踐踏了烏克蘭的黑土地,轉眼就兵臨基輔城下——精明強悍的普大帝將一副鎧甲親手披在了澤連斯基身上。民調青雲直上,民族英雄就這麽誕生了!

一件橄欖綠T恤的澤連斯基是條漢子,他沒有屈服於俄羅斯的淫威,沒有臨陣脫逃求一己的安全。他挺身而出,在全世界的呐喊助威中帶領烏克蘭人抗擊侵略者。

隻是快兩年了,比起中國八年抗戰隻是萬裏長征才開了個頭而已,戰事已經盡顯疲累。

一個小國沒有戰略縱深,不是汪洋大海,雖然有世界上最富有最有實力的國家鼎力相助,無奈俄羅斯的大熊掌,死死地一把按住小基不鬆手。

小基頑強可力不能逮啊!關鍵是喊加油遞刀子送可樂的觀眾也想退場了。

不信?

咱舉個大栗子:近日澤連斯基再訪白宮,英國挪威波蘭等一眾國家再次表明繼續援烏到底。

好久不這麽表態了。

老百姓都知道一句話:缺啥吆喝啥

節骨眼又半路又殺出個納咬金,哇呀呀另開了一個大場子,呼啦啦吃瓜群眾舉著牌子都跑了!

翻古書,想起了澶淵之盟。

公元1004年,遼蕭太後和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並揚言要奪取河北全境。由於遼宋之前的戰爭經曆,朝中建議宋真宗逃往金陵或成都躲避遼軍鋒芒。隻有寇準竭力主戰,並堅請宋真宗親征。在寇準的勸說下,宋真宗被迫到澶州督戰。

皇上禦駕親征,使得前線將士士氣大振,就在澶州(河南濮陽)城下以八牛弩射殺遼軍主將蕭撻凜。

蕭太後見宋朝皇帝親征,兵臨城下折失大將,老太婆權衡利弊,出了謹慎的一招:要求議和。

此時,遼國大軍麵臨險境,如果宋真宗運籌得當,一鼓作氣,有機會生擒蕭太後。局勢就大不一樣了。

可宋真宗慫了,決定見好就收,與遼國媾和。

宋真宗就是不想打仗了。你說他畏敵如虎也罷膽小如鼠也罷,反正想睡覺有人送枕頭,何不接過來?真宗準備接過橄欖枝,派大臣前去接受和議。寇準得知後苦苦上諫,無奈宋真宗一心隻想媾和,朝廷多數站皇帝一邊之上,甚至聯合起來攻擊寇準擁兵自重。寇準隻得同意與契丹講和。

小插曲:宋真宗派大臣曹利用去遼國簽訂澶淵之盟之際,有個底線:“迫不得已的話,歲幣就是一百萬兩亦可!”。寇準知道後,指著曹利用怒罵:“超過三十萬兩,提你的人頭來見我!”。曹利用護著腦袋再三討價還價,以白銀十萬兩、絹帛二十萬匹(宋太宗、真宗時期一匹絹帛約值一千文錢),訂立澶淵之盟。回到大梁之後,真宗急問金額多少,曹利用不敢直說,隻豎起三根手指頭。真宗以為是要賠三百萬,大驚失聲,脫口喊出:“太多了!”但真宗過了一會,又安慰曹利用道:“金額是太多了,但就此把事情了結也好!”待知道是一共三十萬時,皇帝如釋重負,轉憂為喜,對曹利用大加賞賜。

長達百年的宋遼兵火終於止息,之後是一百二十年的西北無戰事。

宋真宗統治的這段和平時期史稱“鹹平之治”(997年-1022年)。和議促進了宋遼之間的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長遠看也有利於華夏民族的融合與經濟文化的發展。

另一種評論則說,澶淵之盟是以屈辱換苟安,是宋朝屈辱外交之始。而長期和平,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也使得宋、遼雙方兵備鬆弛,先後被女真建立的金國擊敗。

總之,說得好聽點:宋真宗是和平主義者,對用兵十分謹慎;

說得不好聽:宋真宗就是個慫貨,畏敵如虎。

都有道理。

宋真宗真的有點慫,但是不算太昏庸。北宋政府一係列政策所帶來的社會經濟繁榮和國家管理完善,也為後來的仁宗盛世打下基礎。

今人眼裏的宋朝,人人誇讚個個向往:政治開明,百業興旺,大批的手工業者、商人、小業主構成了宋朝的中產階級,更有“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理想國啊!

然而別忘了,沒有哪個朝代像宋朝這麽屈辱,皇帝都被擄去不毛之地,最後隻能抱殘守缺半壁江山!

繞了這麽大一個圈圈,翻書翻了一千多年,我左手矛右手盾,自己個兒打了半天,糊塗塗了。真誠求教各位——

澤連斯基和宋真宗,哪個對國家對百姓更好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