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向納粹的耶路撒冷 勞倫斯的表弟溫蓋特
文章來源: 花似鹿蔥2023-10-26 05:53:44

阿拉伯人反抗不斷。英國人開始反思他們托管的原則。派了前內閣部長皮爾伯爵考察。1937年,皮爾提出一個兩國分治的解決方案:把巴勒斯坦劃分為兩部分,70%的阿拉伯區域劃給約旦,20%劃給猶太區,耶路撒冷仍然歸英國管轄。

猶太複國主義者接受了這個方案。魏茨曼並未對20%的麵積感到失望。他說,大衛王的王國更小

多麽有利於阿拉伯人的方案啊!退一步海闊天空。中國人懂,可惜阿拉伯人不懂中國文化。他們不能接受一個猶太國,再小也不行!

無語。

那個耶路撒冷的傀儡市長居然還拜訪了德國駐耶路撒冷總領事,申明支持納粹主義並與納粹黨合作。

再次無語。

起義的阿拉伯人也分成兩派,一派戴著有格子花紋的阿拉伯頭巾,一派戴著象征和解的塔布什帽。

英國人麵對起義暴亂采取了強硬手段。但是歐洲形勢嚴峻,派不出更多兵力,於是一個年輕的鎮壓叛亂的專家奧德溫蓋特出現在耶路撒冷。

溫蓋特手持左輪手槍,懷裏揣著一本《聖經》,訓練猶太戰士以亂治亂。帶領他的猶太夜間行動隊反擊阿拉伯槍手。這支猶太人隊伍加上二戰期間英國人訓練的兩萬五千猶太兵,成為後來以色列國防軍的核心與基礎。

魏茨曼稱他是猶地亞的勞倫斯。以色列國防軍的締造者摩西·達揚、茲維·布倫納,以及一些猶太複國主義軍事骨幹都曾參加過夜間別動隊。

-古裏安說過,“如果溫蓋特不死,他很可能會成為以色列國防軍的首任參謀長”。

以色列國防部長達揚他說:“時至今日,以色列陸軍中的每一位指揮官都是溫蓋特的信徒。他傳授給我們的戰術,是我們的靈感源泉和行動動力。”

溫蓋特對猶太人而言是英雄,可是耶路撒冷英國人並不很喜歡他。據說他每次行動後都一絲不掛躲在角落讀《聖經》還嚼著生蔥。而且還一絲不掛地為客人開門。

哈哈!

許多見過溫蓋特的人,第一印象就是覺得他非常像勞倫斯,他們的確是遠親。許多英國人把溫蓋特想像成勞倫斯那樣的英雄,但倆人的政治和軍事觀點卻有很大的不同,溫蓋特熟讀了T•E•勞倫斯的著作、通信和有關他的文學作品。 然而,他對這位名人大加批評,不論是作為軍人,還是作為老百姓。他堅信勞倫斯的軍事思想是荒謬的,更強烈反對人們對勞倫斯的個人崇拜。但是,他們倆都是一樣的特立獨行。隻不過勞倫斯有阿拉伯情結,溫蓋特則積極支持猶太複國主義運動。

勞倫斯上校與溫蓋特將軍,這哥倆,一個為阿拉伯而戰,一個為猶太人二戰。深刻反映了英國人的隨機應變,或者叫“投機心理”。

看看他倆像不像——

      

再多說幾句溫蓋特。

溫蓋特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堅信“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的曆史人物。他對那些命運不濟的人和飽受壓迫的民族抱有深切的同情,他虔誠的宗教信仰帶有強烈的追求正義的色彩。正因為如此,他支持猶太複國主義;出於同樣的原因,他反對英國兼並埃塞俄比亞,甚至不惜以死抗爭。。

1941年溫蓋特幫助埃塞俄比亞流亡皇帝海爾·塞拉西打敗意大利侵略者。他率領區區兩千人的“基甸軍”以及當地“愛國陣線”部隊,與上萬意軍在崇山峻嶺間周旋,打了一連串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漂亮仗。

1943年至1944年間,他臨危受命領導緬甸的敵後作戰,創造性運用遠程突破戰術在日軍後方實施破襲戰。他親自領導和指揮的英勇卓絕的第一次“欽迪特”遠征,為英軍在遠東戰場贏得了第一個勝利,這令他聲名遠揚,成為丘吉爾的愛將。

聲譽如日中天之時,他死於空難。結局也很像勞倫斯。

丘吉爾說:“有這樣一位天才人物,他本來也會成為主宰世界命運的人。他走了,但他的精神永遠活在遠程突擊作戰群中。”

就軍事成就和軍事思想對後世的影響,溫蓋特超過他的親戚勞倫斯。後人稱他是軍事奇才、特戰先驅。

英國作家克裏斯托弗·賽克斯(Christopher Sykes)為溫蓋特寫了傳記。

亞馬遜的二手貨——

中文版真漂亮——

稀裏糊塗又扯遠啦,拉回來!

英國首相張伯倫因為他對希特勒的綏靖政策臭名昭著。為了避免陷入中東兩麵作戰,德國入侵捷克的兩天之後,殖民大臣麥克唐納提交了一份白皮書,建議限製猶太人在巴勒斯坦買地,,十年內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而不是猶太國。

——多麽有利於阿拉伯人的一份白皮書!

整個20世紀期間,巴勒斯坦人從英國人或其他任何人那兒得到的最好的提議,但政治上表現極其無能又狂妄頑固的這個耶路撒冷的穆夫提侯賽尼從他的黎巴嫩流亡之地拒絕了白皮書

這個愚蠢狂妄的穆夫提!

“穆夫提”是負責解釋伊斯蘭教義的學者,算是高級知識分子吧。巴勒斯坦的命運就毀在這麽一個白癡手裏!

當時希特勒處處得手,兵臨莫斯科,開始屠殺六百萬猶太人。穆夫提以為他獲得打擊英國和猶太人的機會。

1941年墨索裏尼接見了這個穆夫提侯賽尼,支持他建立巴勒斯坦國,猶太人他們應該在美國建立特拉維夫

一個月後,侯賽尼又見到希特勒。他的胃口更大了,他要求世界未來的主人希特勒支持他建立的不僅僅是巴勒斯坦國,而是由他統治的阿拉伯帝國。很久以後在他的回憶錄裏,他說他非常喜歡希姆萊向他透露,到1943年,納粹已經滅絕了三百多萬猶太人的事。

詭異的是,這個階段耶路撒冷卻享受著少有的和平與繁榮。是流亡的君主們——希臘國王喬治二世、南斯拉夫國王彼得、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喜歡的避難地,大衛王飯店擠滿了王子王孫、名門顯貴、騙子、朝臣、無業遊民、大亨、皮條客、小白臉、交際花、電影明星以及同盟國軸心國猶太複國主義和阿拉伯的間諜們,還有身著法國、英國、澳大利亞和美國製服的軍官外交官

英國開始遣返載有猶太難民的船隻,甚至把他們遣返回德國的集中營。很多歐洲國家也無情地拒絕猶太人入境。

阿拉伯的起義,希特勒的最終方案,還有英國的白皮書,讓猶太複國主義者確信,暴力是他們重返家園的唯一途徑。

在沙俄治下的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一個立陶宛籍的中歐猶太人家庭出生了一個男孩貝京,他5歲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他所在的城市劃歸波蘭。二戰後又劃給白俄羅斯。10歲就參加了猶太複國主義活動,雖然畢業於華沙大學法律係,但他終身都沒有和法律界有一點關係。畢業後即積極從事猶太複國主義運動,1938年成為貝塔青年運動波蘭支部領導人。1939年德軍侵入華沙時,他逃往維爾紐斯,但他雙親和兄弟死在集中營裏。1940年蘇聯吞並波羅的海三國時,他以社會危險分子被抓,被判放逐西伯利亞,19416月蘇德戰爭爆發後獲釋,參加流亡的波蘭軍隊。1942年隨部隊開入巴勒斯坦。1943年參加武裝組織“伊爾貢”,並任司令。

 “貝京成長在斯大林絞肉機和希特勒屠宰場下的黑暗的歐洲大陸,因此比魏茨曼比本-古裏安更為冷酷。他戴著黑框眼鏡,頭發稀疏,就像一位波蘭鄉村校長,但是卻有著埋伏中的獵人的耐性

貝京用小規模的行動試探英國人的反應,開始,英國人毫不遲疑鎮壓猶太人的反抗,甚至懸賞通緝本-古裏安,漸漸放鬆,到了1944年,攻擊停止了。但是猶太人中的極端分子不停手,殺了英國常駐埃及代表沃爾特吉尼斯勳爵,邱吉爾稱他們是邪惡的歹徒,本-古裏安也譴責了凶手,還幫著英國人追捕“不同政見”的猶太民兵。

歐洲勝利日,英國人對猶太人對阿拉伯政治犯都頒發了大赦令。然而第二天這倆夥人又幹上了。

邱吉爾之後上台的艾德禮許諾一個新的耶路撒冷。可事實上,他連舊的都治理不好。

英國阻止猶太難民進入巴勒斯坦,即使其中很多都是納粹集中營的幸存者。本- 古裏安和貝京決定組成聯合抵抗指揮部,從歐洲偷運猶太難民,同時攻擊境內的火車、飛機場和警察局。

焦頭爛額的英國想把美國拉進困局。

美國的猶太社區越來越支持猶太複國主義,但是總統羅斯福不表態。

在雅爾塔會議上,羅斯福說我是猶太複國主義者

斯大林說原則上,我也是。他還說,他試圖在比羅比詹建立猶太家園,可他們呆了兩三年都走了。

這個是事實。

1928年,蘇聯通過了在遠東設立猶太人定居點的決議,開始推動移民工作。這塊猶太家園就在黑龍江對岸,中俄《璦琿條約》割占了黑龍江以北六十多萬平方公裏土地,比羅比詹即在其中。

如此苦寒不毛之地猶太人都很難久留。1928年到1934年間,也隻有兩萬猶太人移民至當地,而且多達60%的猶太人最終又離開了。逃離比羅比詹民族區的一部分猶太人選擇回到歐洲,一部分則選擇定居鄰近的伯力和海參崴。

如今猶太自治州俄羅斯人占83.2%,猶太人占4.2%,此外,烏克蘭人占7.4%,白俄羅斯人占1%,韃靼人占0.7%,其它民族占3.5%。

州府比羅比詹火車站——

二戰結束不久,羅斯福逝世,他的繼任者杜魯門同情猶太人,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定居。同時也擔心猶太複國主義者已經變成恃強淩弱的強者。他說:“連耶穌基督在世時,都無法取悅他們。但是他還是同意組建一個英美聯合調查組。

艾德禮原以為杜魯門支持他反對猶太移民的政策,可調查組卻建議英國給10萬難民發放巴勒斯坦的簽證。杜魯門也支持。

氣急敗壞的艾德禮不同意,開始鎮壓猶太人。

猶太人的武裝,貝京的伊爾貢在耶路撒冷大衛飯店的地下室安放了五百磅炸藥的牛奶桶,炸碎了飯店的側翼,炸死91人。

類似的事件不斷發生,艾德禮不得不接受內閣建議,要求剛剛成立的巴勒斯坦特別委員會決定巴勒斯坦的未來

這個委員會建議:巴勒斯坦分建兩個國家,耶路撒冷由聯合國任命一個市長進行國際托管。

-古裏安接受了這個建議。伊拉克、沙特和敘利亞支持的阿拉伯高級委員會拒絕。

1129日,聯合國進行投票。

美國、蘇聯為首的33個國家支持;13個國家反對;包括英國還有中華民國在內的10個國家棄權。

阿猶極端分子們又開戰了。

寫累了,休息。

注:網絡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