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外埋了誰?
文章來源: 花似鹿蔥2023-07-04 05:37:22

看完寧武萬年冰洞,北上直奔雁門關。

過去中原抵禦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修了萬裏長城,長城上從東到西修建了一係列的大關。上網去查,居然有十三關:山海關、黃崖關、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平型關、偏頭關、雁門關、娘子關、殺虎口關、嘉峪關、陽關、玉門關。

最東邊的山海關,交通最方便,七十年代就去過,印象幾乎沒有了。

最西邊的玉門關去敦煌時順便看了一眼,一座廢棄的土垣,僅僅在那些千古不滅的詩詞中熠熠生輝。

嘉峪關則很雄偉,那就是一座城。也在蘭州去敦煌的路上。嘉峪關還是世界文化遺產。

居庸關,平型關,天下人都知道。

去了這些關,還是要去雁門關。因為雁門關還是不一樣。

雁門關號稱九關之首。它毗鄰的廣武城,在曆史上血戰無數。尤其在漢代,這裏是與匈奴交戰的主戰場。我們熟知的衛青、李廣還有楊業都把他們的勇武寫在了這裏,

站在雁門關上西北望,有一大片連綿起伏的大小土丘,據說就是漢代陣亡將士的墓地。大大小小共有298座。那些戍邊的將士都把他們的熱血灑在這裏。他們的屍骨至今埋在鄰近雁門關外的荒原上啊。

我們去時那裏就是一片荒塚,闃無人跡。車停在道路一旁,就大搖大擺走進去。記得應該是從西麵進去,轉來轉去,發現在南麵山西省在1965年就立了很簡陋的水泥碑,上麵寫著“廣武漢墓群”,這應該算是正式的入口?應該還有國務院1988年立的碑,忘了。墓地太大了,除了那個黃土的烽火台遺址,沒必要逐個看過去。如今,已經新建了宏偉的大門、牌坊,還有漢武帝的石雕像,連烽火台遺址也圍了起來,你想爬上去的可能全無。

據說,當年曾有歌謠唱雁門關外的景象——

雁門關外野人家,不植桑榆不種麻。

百裏並無梨棗樹,三春哪得桃杏花。

六月雨過山頭雪,狂風遍地起黃沙。

說與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襖午穿紗

元好問反其意而用之,也做《雁門關外》——

四海於今正一家,生民何處不桑麻。
重關獨居千尋嶺,深夏猶飛六出花。
雲暗白楊連馬邑,天圍青塚渺龍沙。
憑高吊古情無盡,空對西風數去鴉。

元好問此詩作於元初戰亂初平之時。他寫的豈不正是雁門關外的今日?

近年考古新發現,這裏可能埋葬的不是漢軍,而是連年征戰死亡的周邊百姓,大墓是有錢人的,小墓則是窮人的。

考古學術咱不懂,無從置喙。但是我願意相信這裏埋葬的是軍人是戰士。否則,新修的大門為啥弄個漢武帝站在那裏?兩側還是衛青與李廣。皇上跟將軍在給地主站崗?再說,連年征戰之地,有錢人會把自己安放在這麽不消停的地方,也不怕匈奴兵刨開盜寶?

總之,這裏就應該是那些遠征龍城的陣亡將士,他們躺著也要守衛家園!

我們幾個邊走邊發各種議論,心滿意足準備離開。朋友的太太說想要方便一下。這有什麽難的。隨便找個大土堆後麵蹲下即可解決問題。

朋友說,我們到車那邊等她好了。可是左等右等十幾分鍾沒有人過來。朋友有點著急,忙不迭跑過去找,沒人!我們也四處喊四處尋,忽然感覺在墳圈子裏找人還是有點那個哈!

好半天才遇見迷路的太太,看她既疲憊又有些慌亂的樣子,我想,哼哼,老高,你今晚等著跪搓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