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靈與肉的漩渦裏掙紮。。。。
文章來源: 花似鹿蔥2023-07-18 04:55:14

米蘭昆德拉走了,網絡裏又是一輪消費的熱浪。

我也是個俗人,很難免俗。何況網友給我作業,要努力做個聽話的學生。

米蘭昆德拉的《之輕》是小眾類文藝小說。不是通俗小說,很難消遣,他的書充滿哲學思辨的味道,讀起來像讀學術論著,

但是,你有他有我也得有,你讀他讀我也得讀啊。不然怎麽在文青圈子裏混?大家一聚一聊如數家珍,你也得插嘴好像也是你的家珍,這才爽不是?

當初就是這麽讀的,囫圇吞棗,並沒有仔細回味。接著又買了他的《無知》,上班忙忙碌碌,為了五鬥米折腰是很累的差事,所以還是囫圇吞棗地讀,人雲亦雲地說。

這一次蹭著一波熱度,關鍵還有人逼著我交作業,就得有點認真地讀了。

就說這書名吧。什麽叫《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啊?雖然後來權威中譯本又改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上去似乎順口了,邏輯上還是怪怪的:輕飄飄的有什麽不能承受,難道沉甸甸的才承受得起?

這輕與重的界限在哪裏呢?

小說男一號托馬斯似乎是在詮釋著輕與重——

托馬斯生活上輕飄飄:按當下標準,時尚地稱呼是“渣男”,貨真價實地渣!他周圍的一大把一大把的女人連情人都不夠格,就是性伴侶,就是找個樂,太輕浮了!可他在政治上又把自己的價值觀看得很重,很有氣節的樣子。在當時的高壓下,連第一書記杜布切克都被迫辭職了,他不過一篇反動文章還死硬死硬地扛著就是不肯低頭。

據說有人為靈魂稱過重:21克。怎麽這麽輕啊!

靈魂區區21克,肉體可達200磅,就算亭亭玉立一淑女,80磅90磅總有吧?孰輕孰重似乎一目了然。

但是這個沉甸甸的軀殼隻要正常發育四肢健康,挪動起來並不算吃力。隻是那21克的靈魂卻常常出竅:鬼使神差,利令智昏,昏頭昏腦,不知所措,最後一聲長歎:我這是怎麽啦?兩手一攤,玩完。

21克的靈魂常常不聽指揮。米蘭昆德拉說的不能承受的輕難道是靈魂。果真如此,這個“輕”還真地難以承受!

《之輕》論到托馬斯的主題,標出兩個《輕與重》章節,論到女一號特蕾莎則是兩個《靈與肉》章節。

特蕾莎沒那麽高文化修養,她實實在在,認為人就應該心口如一,靈與肉是不能分割的。就是她這種單純真正讓托馬斯愛了一回。文人很有意思,交往要“無白丁”,可妻子不能太聰明。草民如此,偉大領袖也不喜歡太聰明太自我的女人。

相信靈與肉要統一的特蕾莎在現實中卻一次一次被嘲弄。

你說這靈與肉孰輕孰重?

八十年代初,西北有一個曾經的右派張賢亮寫了一本小說《靈與肉》,一時間轟動,端的是洛陽紙貴。小說後來改編成電影《牧馬人》,捧紅了年輕的叢珊和朱時茂。受盡苦難的肉,浸透了愛國主義的靈。

張賢亮心愛的主人公叫許靈均,多好的名字,明裏暗裏都是愛國忠君!

對《牧馬人》的最權威解釋:“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醜”

李零在他的《喪家狗》一書的自序裏說:“孔子絕望於自己的祖國,徒興浮海居夷之歎。但便幹諸侯一無所獲,最後還是回到了他的出生地。。。。他是死在自己的家中——然而他卻沒有家。。。。。任何懷抱理想,在現實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園的人,都是喪家狗。”

同樣都是靈與肉,但是內涵不同。米蘭昆德拉筆下的輕與重、靈與肉跟李零相近。

我們的輕與重、我們的靈與肉呢?

哈哈,太哲學了,還有點矯情!可這就是米蘭昆德拉的書啊

 米蘭昆德拉在他《小說的藝術》中說 “整部小說(指《之輕》)都隻是一個長長的探尋,思考式的探詢,是我所有小說構建其上的基礎”

正是在失去對真理的確信以及與他人一致的情況下,人才成為個體。小說是個體的想象天堂。在這一領地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掌握真理。但所有的人都有被理解的權利”

打住。廢話不宜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