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黑龍江之一:海參崴
文章來源: 花似鹿蔥2023-06-12 07:17:45

書香之家這個月【故國神遊】真好,涵蓋很廣。因為“故國”,既是故鄉故土祖國母國,也是失去的國土。

我想起了海參崴。

海參崴就是這樣的故土,自1860年海參崴被迫割讓給俄羅斯帝國以來,中國的東北就沒有了入海的港口。。。

是中國人永久的痛!它不是租借出去的,是割讓的,就像孩子送了外人,隨了外姓;就像身體的一個器官移植到別人身上,是你的,可又不是你的。。。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有機會拜訪了這個城市:俄國人叫它符拉迪沃斯托克。

說來話長。

八十年代中期,黑龍江高校憑借自身俄語的優勢,搞了一個黑龍江與俄羅斯的高校校長論壇,兩年一次輪流做莊,剛剛在俄羅斯辦了第一屆,蘇聯解體,黑龍江跟俄羅斯就不是對等關係,於是縮小成了黑龍江與俄羅斯遠東高校的校長論壇。在哈爾濱舉辦時,正值俄羅斯經濟崩潰,盧布貶值,什麽都缺,俄羅斯校長們到哈爾濱就大肆采購,常常一半的校長不在會場上,所以第二次開會黑龍江就把會場改在長嶺湖,那裏山清水秀食宿都不錯,但是進城不方便,沒有公交。

輪到海參崴舉辦,他們似乎帶有報複性地把會議安排在遠離市區的海員俱樂部。中國校長想進城也是不容易。

海員俱樂部條件不錯,一幢幢兩層或三層的俄式小樓賞心悅目。

第一次走進異常窄小的電梯,三四個人擠在一起,站定按鈕,電梯先是“咣當”一聲,接著“轟隆轟隆”怒吼著向二樓爬升,我站在電梯裏驚魂未定,“咣當”一聲又停住了。這有點意外又特別的“見麵禮”,讓我們想起六十年代的中國,算是領教了當時比中國發達的俄羅斯水平,原來是醬紫的呀!

海員俱樂部吃得還可以,雖然品種有限,但是奶油麵包雞蛋牛肉不缺,比韓國頓頓大白菜強。專門為中國客人們服務的是一個又高又胖的中年女人,有一對碩大而堅挺的乳房,每次上菜,她站在一個瘦小的校長旁邊,校長的頭上就蓋著她的大乳房。絕對是一道難得的風景。

會議日程會議內容忘得一幹二淨。關鍵是後三天的進城參觀。

      

海濱城市的街道依山傍水高高低低,海參崴的海洋大道也是從海邊起,一直向上攀升,街道兩旁建築儼然俄羅斯風貌,隻是路上的車很多不是伏爾加拉達而是日本車,翻譯說,多是日本二手車,很便宜。離得太近走私太方便。

首先去了遠東國立大學,也是這次會議的東道主,上張圖,看看這人像誰

       

海邊有沙俄時期的要塞舊址,站在高處,不勝感慨,海參崴的地理位置作為港口是多麽優秀,曾經去過旅順軍港,當海軍的朋友告訴我旅順港為什麽被稱作“天然形勝”,可是像旅順港這樣的深水港灣海參崴有兩個。

記不得叫什麽紀念廣場了,一艘在二戰中屢立戰功的潛水艇就擺在那裏,印象深刻。

       

最後一天俄方租了一條遊艇出海,圍著太平洋艦隊基地的島嶼轉了一圈,這應該算最高禮遇了,一般船隻根本不允許靠近。

船上男人們喝高了,一位中國校長一手摟著俄方一位略通漢語的校長,一手在空中畫了一個圈說,這個地方,我們的!接著又用俄語重複一遍,周圍的人看著他,片刻寂靜,但是很快就被又唱又跳的聲音蓋過了。

現在還有人兩眼瞪著對著老毛子這麽喊嗎?

今年,中國國家自然資源部印發《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規範》,規定地圖上凡涉及俄羅斯以下八個地方,必須括注中文地名。包括:

“符拉迪沃斯托克”須括注“海參崴”;

“哈巴羅夫斯克”須括注“伯力”;

“烏蘇裏斯克”須括注“雙城子”;

“布拉戈維申斯克”須括注“海蘭泡”;

“涅爾琴斯克”須括注“尼布楚”;

“尼古拉耶夫斯克”須括注“廟街”;

“薩哈林島”須括注“庫頁島”;

“斯塔諾夫山脈”須括注“外興安嶺”。

那裏是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