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與皇家衛隊 1986倫敦窮遊記(7)
文章來源: 花似鹿蔥2022-08-29 05:29:38

 1986倫敦窮遊記(6

830日星期六

“明天就要離開了,這次旅行效率太低,該去的地方沒有去。今天大部隊又去購物,我去拜謁馬克思墓”。

尋找馬克思墓地,也是費了心思的。上學時讀過馬克思葬在“海格特公園”,我們住的青年旅館旁邊是“海德公園”。中文書沒有附加英文原名,我把這倆處當作一處,到倫敦當天在海德公園轉悠大半天,沒人知道馬克思在這公園的哪個角落。走乏了也沒找到,大草坪上有躺椅,就順勢坐上去歇了一會,不料上來一個中年人伸手要錢,說躺椅收錢!

交了不少學費,問了很多人,總算搞明白,海格特這個Park跟我們的Park是倫敦的一東一西。

去巴黎費盡周折找到巴黎公社墓,在倫敦不辭辛苦拜謁馬克思,可見當年多麽革命一青年!

日記寫:“我們在HighGate車站下來,彎彎曲曲迂迂回回又走了好半天。好在環境幽靜,周邊住宅小巧精致,掩映在綠蔭中,也是心曠神怡。

海格特公墓門旁有一看守人的小木屋,旁邊立一木牌:不準吸煙不準嬉戲,不準車輛進入。最後一行寫著:卡爾馬克思墓。”

時值九點三十,墓園十點才開門,我倆手把鐵門苦等,感動了看門人,提前了一點剛開門。我們循著路標,來到馬克思墓前。

日記寫:“在左側的岔路盡頭右手,赫然看見馬克思碩大的黑色頭像矗立在花崗岩底座上,周圍用低矮的黑鐵欄杆圍著。周圍靜悄悄的,隻聽見八月的蟬鳴鳥叫。據說,參觀者最多的時候,一小時才放一批人進來。我們真幸運,無人!”

該墓地為馬克思的摯友恩格斯購買,墓旁巨大的頭像紀念碑,是由信奉社會主義的英國雕塑家布拉德肖雕刻。

1956年,英國的社會主義者將馬克思及其夫人的墓被重新下葬在海格特公墓距離原來位置約50米的一個更顯著的地方,並在新立的墓碑上刻下他的名言: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哲學家們隻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如何改變世界

這裏如今是英國官方一級文物保護建築。

記得旁邊還有一個小小石碑,寫著:一個為社會主義奮鬥的黑人。

海格特公墓還安葬著許多英國名人,如物理學家法拉第、作家喬治·艾略特、哲學家赫伯特·斯賓塞等數十人,當時不知道,知道了可能也沒時間了。

“看看表,10:15,還要趕到白金漢宮看11點的皇家衛隊換崗,匆匆離開。”

Green Park站出來,遠遠就聽見鼓號齊鳴,我們是小跑著過去的。還好,正巧與行進的皇家衛隊迎麵撞上。

看皇家衛隊換崗,第一次在哥本哈根,完全是劉姥姥心態,新奇得很,第二次在斯德哥爾摩,就感覺大同小異。這一次可是天壤之別。聲勢浩大如節日盛裝遊行,如果說當年是壯國王聲威,如今純屬取悅遊客。我的注意力最後被維持秩序的皇家騎警吸引,遊客若是離開人行道踏上大路,騎警立刻策馬上前在你麵前攔行,高頭大馬四蹄踏踏,比人管理效率高多了。有一個女騎警就是在我麵前側身勒馬,微微朝向我。凝視,手指,那個瀟灑那個英姿,我呆望,哈喇子下來啦!

今天最後一站,自然史博物館、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這條街算是博物館街,真好。日記寫:“與大英博物館比較,它的藏品全部都是英國自己的文物,沒有搶掠霸占的。。。”

關於V&A,查維基:“當時英女王維多利亞的丈夫艾爾伯特親王,領導策劃萬國工業博覽會,獲得空前的成功。博覽會主辦人雄心萬丈,決定在倫敦南肯辛頓區興建一博物館,用來陳列購自博覽會的優秀作品和當代名師的傑出設計。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刻意經營,成為裝飾藝術的權威,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歐美陸續成立的博物館具有深遠的影響和啟發。”

“館藏以歐洲展品居多,但也有中國、日本、印度和伊斯蘭藝術和設計的收藏。”

我拜謁馬克思墓的鐵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