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 還是忠骨埋一處?1986年倫敦窮遊記(4)
文章來源: 花似鹿蔥2022-08-24 05:54:36

827日星期三  1986年倫敦剪切窮遊記(4

萬裏無雲,適合室外大秀!

一早大家有說有笑坐車去看倫敦的標誌性建築大本鍾Big Bell

光顧著高興,下車後發現,丟了一位Z女士。她跟我一樣是陪讀,而且4月裏我倆一起搭伴從北京坐火車一直到瑞典,自覺是她最親密戰友,於是,我自告奮勇:你們先去拍照,我在這裏等她。不料,等來了Z,卻找不到那五位。我倆圍著大本鍾唱起了“二人轉”。等到人都齊了,雲又上來了!

心裏不大舒暢,可又有什麽辦法,人多就是這樣,不是你等我我等你,就是你找不到我我找不到你,大把時間都在這樣沒有意義的等待尋找裏溜走了!

敦老爺還算開恩,雲彩飄過,壞心情飄過。這一帶又是遊覽的精華區域。一路走一路拍。

日記:“在塔橋恢複了好興致,從橋下到橋上拍個不停。倫敦塔外觀太差,不適合拍照。大家說,趁好天氣先拍照,這個留著下雨天進。”

接著記:“在Horse  Guards跟皇家衛隊拍照也是一大樂事。衛兵如木偶端坐馬上,驚奇的是那馬也如此馴服,任憑遊客靠近拍照,從不亂蹬亂踢”。

這裏向西便是ST Jans’Park,我們不能享受這裏的湖水鮮花,觀水禽悠閑,掛著相機匆匆走過。

從鐵門緊閉的白金漢宮走過,不遠就是唐寧街10號。其實,今天看地圖,從大笨鍾過去更近,但是八十年代沒有古狗地圖呀,隻好圍著這一帶亂轉。唐寧街街口有警察,一大群人圍著他似乎有很多問題。其實不過是想盡量湊到跟前拍照而已。大掌櫃也照此辦理,搶拍一張。雖然隻是唐寧街口,不是10號首相府邸,但是如此靠近,也算盡顯大英帝國的親民。試想,你能到中南海門前圍著警衛談笑風生還留個影?

今天的大戲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周三是免費開放。

日記:“我想拜謁的狄更斯拜倫雪萊哈代都在這裏,還有牛頓達爾文”

這裏有點像巴黎的先賢祠。先賢祠最初設計也是教堂。但是也有不同。巴黎的先賢祠有“革命”的痕跡,雖說是國王建造的,但是國王是沒有位置的。還有搬進去又被驅逐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不一樣,自它於公元960 年落成,威廉一世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榮受加冕後,王室的加冕禮都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包括伊麗莎白女王在內的英國曆朝曆代君王(除了愛德華五世和愛德華八世兩位外),都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登基,坐上王位;百年之後,也都長眠寺內。

這裏帝王將相偉人名流都能和睦相處。

越來越多的名流搬進來,地方不夠住,許多人都是豎著埋進教堂的地麵的。

2018年斯蒂芬·霍金教授也葬在這裏。不知他們是不是讓教授也站起來了?

我日記裏記的拜倫也葬在這裏其實是不對的。拜倫當年參加希臘戰爭病死軍中,希臘為他舉行了國葬。他的屍骨被帶回英國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以拜倫道德敗壞拒絕讓他入住,直到1969年,才為他安放了一塊石碑。

餘光中說:“英國和她的叛徒爭吵了一百多年,到此才告和解。激怒英國上流社會的,是一個魔鬼附身的血肉之驅,被原諒的,卻是一堆白骨了。”

莎士比亞當年也沒有住的資格,現今豪華的紀念碑,是他逝世百年之後的事。上麵這樣寫著:

好朋友們:看在耶穌的麵子,別刨掘九泉下的一撮白骨。放過這坯黃土,您永得祝福;移動我的骸骨,必遭詛咒。

是因為這段話,鎮住了崇拜他的後人,沒敢移動他的屍骸?

無論如何,英國人還是慢慢認同了、接納了自家這些不同風格不同情趣的文化名人,給與他們君王的禮遇。

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就沒有這樣君臣同葬的地方。“朕”百年後也是“寡人”。

不過也好。中國幅員廣闊,青山處處埋忠骨。否則一個大革命一把火也就集體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