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倫敦窮遊記 在船上(1)
文章來源: 花似鹿蔥2022-08-16 05:48:46

1986年的暑假很“忙碌”:7月去巴黎,休整一下,8月又去了倫敦。巴黎是我們夫妻自己出去的,到倫敦則是相約一群中國學生,又窮又老的43女。因為除了我和另外一位陪讀女士之外,剩下的5人中,3個是訪問學者,隻有我先生和另一位男士在讀博,也是兩個上年紀的“老博”。

我們預定的仍然是自由行,包往返輪船、火車票以及住宿,其他自主。

823日下午三點上船。我們是經濟艙,已經很廉價了,但是還有無艙位的旅客遊蕩在各個角落。

入夜,酒吧熱鬧非凡,人頭攢動摩肩接踵,我們沒這個消費能力,看看風景而已。

但是有一個免費之處也是燈火輝煌鼓樂喧天的:迪斯科舞廳!

我這人天生好動,沒有體育天賦,但是喜歡遊泳滑冰跑步;不是舞蹈專才,可是蹦蹦跳跳從不缺席。自從4月抵達瑞典,這是第一次進舞廳,而且是在大輪船上。我和來自北京協和醫院的一個女醫生兩人試探著下了舞池,隨著激越的節奏扭了起來,音樂聲中馬上就興奮了,忘了最初的膽怯。不知什麽時候兩個瑞典小夥圍上來跟我們一起蹦。

先生居然不吃醋也不心疼膠卷,很大方地上來給我們拍照!於是就有了珍貴的紀念。

      

       

       猜猜我是左還是右?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之初,隨著鄧麗君的“靡靡之音”闖進國門的還有迪斯科。迪斯科沒什麽固定模式,特點就是要隨著節奏強烈的音樂扭動身體。至於怎麽抬手揮臂,扭胯出腳,隨意得很,至於好看不好看,那就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了。

這個現在看上去可能很“老土”了,不知還有沒有人在跳?但是當年是最緊跟世界潮流的時尚。在哈爾濱,每逢假日,穿著牛仔褲蒙著蛤蟆鏡,手提雙卡錄音機,就在太陽島上鬆花江邊開始“嘣嚓”“嘣嚓”。。。。。。很美好的記憶。

24日淩晨四點半懵懵懂懂爬起來看海上日出。

日記寫:“後甲板空無一人,隻有7個中國人興致勃勃要看洋日出”,我們7個人一人一條大毛毯,從頭頂披下隻露出一張張渴望的臉,仰脖翹首地一直等到六點半,隻等得東邊海平麵被層層疊疊的雲彩鋪滿,也沒有等到紅日噴薄而出的一刻。大家說:這外國的月亮確實比中國圓,太陽就不行了。看來紅太陽還是在中國啊!

過午,船靠英國,哪個港口城市?日記居然沒有記,這腦袋就更記不住啦!

在海關,先生居然被扣。我們一行都嚇了一大跳。原來,臨出發前,有個中國學生托我們把他在瑞典買的相機帶到英國,再從英國帶回去,這樣一進一出可以免稅。我們也沒有多想不就是多背個相機嚒。結果這個沒有開封的相機引起海關注意,因為我們自己也帶了一個相機,這個明顯剛買的要繳稅,耽誤了時間。

等到上了火車,7個人熱烈討論,覺得還是沒有經驗,應該不放在行李裏,要去掉包裝,讓我背著,一人一機就不會引起懷疑了。現在想一想,還是太缺乏法製觀念,也太會動腦筋鑽空子了!

俗話說,人窮誌短,當年可是絞盡腦汁總想省一分錢是一分錢。於是就有了這餿主意。就請今天的各位原諒當年的窮學生吧!

終於到了倫敦,火車站古老破舊,關鍵肮髒,沒想到。但是我們入住的青年旅館很不錯,坐落在Holland Park的一角,環境幽靜。

我們四男三女分開住進兩個大約8-10人的大房間,雙層床,仿佛回到學生時代。

晚飯後周圍走走,影響不錯。如果說巴黎像風情萬種的女人,倫敦就像莊重沉穩的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