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算是哪國的英雄?
文章來源: 花似鹿蔥2022-01-10 08:59:05

俄烏邊境的緊張局勢近日似乎緩和下來了。

這兩個昔日的“一家人”如今鬧得勢不兩立不共戴天,不由得想起我們這個年紀、我們那個時代曾經讀過的蘇聯小說,曾經熟記的蘇聯英雄,多少都是烏克蘭人啊!

最熟悉的小說應該就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最熟悉的英雄就是保爾柯察金了。他的那段名言當年背誦得滾瓜爛熟,不亞於背誦毛主席語錄。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人隻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當他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就是烏克蘭人。保爾柯察金就是他的自傳體小說。他活動的地區就是烏克蘭,記得小說裏寫在波蘭邊境,兩過士兵悄悄遞煙的情景;記得他到基輔參加全國代表大會與昔日戀人麗達邂逅的情景,也記得他策馬揮刀如何與彼得留拉匪幫戰鬥的情景。

1991年,蘇聯解體,文壇解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俄羅斯和烏克蘭受到了批判。人們認為,這本書歪曲了曆史,小說所描寫的1915-1932年這段時期,是烏克蘭與俄羅斯各族人民經受著劇烈社會動蕩的年代,接連不斷的國內或對外戰爭,黨內多次的鬥爭和清洗,給人民和黨帶來了巨大災難。而且《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把當年為了實現烏克蘭獨立而戰、烏克蘭的民族英雄西蒙·彼得留拉描寫成為無惡不作的匪幫,今天的烏克蘭人也難以接受。

可是,對我們又不一樣了。20世紀的最後一年,情有獨鍾的中國人還念念不忘地拍了電視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啟用了很多烏克蘭演員。

還有一部小說《青年近衛軍》,寫衛國戰爭時期在德占區與侵略者鬥爭的一群年輕人,他們所在的地區就是頓巴斯礦區,如今戰事不斷的烏東地區。

這也是真實事件改編的小說。故事詳情都忘了,就記住“奧列格”這個小夥子的名字,因為在我貧乏的想像力裏,“奧列格”=大帥哥+英雄!

烏克蘭人保爾是個虛構的名字,烏克蘭人奧列格是個虛構的名字。

但是還有一個真實的英雄馬特洛索夫,用身體堵槍眼的普通一兵(對他的壯舉也有疑義),也是烏克蘭人。

他們都是蘇聯時期樹立的英雄。

曆史還可以往前翻,沙皇俄國期間,烏克蘭一直被視為俄羅斯本土。例如,公認的現代俄語之父普希金,是烏克蘭人;著名小說家果戈裏,也被稱為以俄語思考的烏克蘭作家。

還有蘇聯的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都是烏克蘭人。。。。。

一個政體垮掉了。這些沉澱在曆史裏的故事、這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在歲月的衝刷下會付之東流嗎?那些傳誦一時的英雄、那些流芳百世的偉人,在戰爭的硝煙裏都會化為灰燼嗎?

烏克蘭人一會兒東一會兒西,就像《靜靜的頓河》裏哥薩克青年格裏高利一會兒白軍一會兒紅軍的矛盾糾結痛苦掙紮吧?

想起德國大哲學家康德,如今他的故鄉是俄羅斯!

又想起我們大中國的曆史。一時感慨。

曆史是英雄寫的(也說是人民寫的)。可就是人民抑或英雄不過30年河東30年河西的無情!

補充一有關信息:2021年俄羅斯著名演員瓦西裏·蘭諾沃伊,保爾·柯察金的扮演者在當地時間128日,感染新冠去世,享年87歲。他也是烏克蘭人。沒看過他的保爾柯察金,一定會看過他的《春天的17個瞬間》吧?

還有,陳寶國在話劇舞台上也扮演過保爾柯察金。

胡思亂寫而已。

電影裏的保爾柯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