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書比選對象還難?
文章來源: 花似鹿蔥2021-08-12 11:09:11

剛讀到一篇文章,題目就是《買書比選對象還難》。文章說,一進書店隻見書海茫茫,令人眼花繚亂。其實好書並不多,不如去讀古書。於是,介紹了一本古書。

這個題目很博眼球,不會給文章選頂好帽子的我就甘冒剽竊之罪,加個問號拿來給自己用啦!

不過,它的內容我實在不敢苟同。

覺得書店書太多書太濫,一定是沒有經曆過書店如同紅海洋一般,一種顏色,一個作者的年代。那年月書店真清淨啊,隔著櫃台看書架上的陳列,屈指可數,一目了然。偶有個別雜在其中,不過像吹皺的波紋,轉瞬不見。。。

別嫌如今的書市浮躁,書商逐利,隻要書店琳琅滿目應有盡有,隻要書架展台五花八門包羅萬象,就是大好事!

那麽多那麽多的書,得滿足那麽多那麽多人的需要。你叫好他叫臭,你批判他褒揚。有人喜歡通俗的有人喜歡文藝的有人喜歡虛幻的有人喜歡暗黑的,有人喜歡甜言蜜語的心靈雞湯,有人喜歡言辭犀利的嚴肅文章。辭藻華麗的髒話連篇的,白話易懂的,艱深窄門的,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一本,這是黃金時代啊。

買錯了,又怎麽樣?不看,送人,擺設,扔掉。。。。條條大路通羅馬,種種大法對爛書。

我就常常買錯書。比如說,被名字和廣告誘惑,在當當網買過《太後與我》,這書有多爛?多少年不好意思跟朋友講我買了這本書。

選對象能這樣嗎?不看,送人,擺設,扔掉?!

所以說,買書比選對象瀟灑自由多了。

千萬千萬不能嫌書店書太多,就讓這個下架那個消失啊。。。。

喜歡買書就喜歡逛書店。看見書店兩個字就往裏鑽。哪怕是在都寫著“新華書店”的日子裏。80年代,我在黑龍江一個邊境縣城的小書店裏就買到一本《梁遇春散文集》,定價0.10 元。

喜歡買書就喜歡逛書店。1998年第一次逛曼哈頓,在那條寸土寸金的52街上就驚喜地發現了一塊伸出來的招牌:“Wise man fishing here”,就這樣無意撞進了Gotham Book Mart。後來,聽說它關門了,我還唏噓感歎了半天呢。

喜歡買書就喜歡逛書店,就不看內容就毫不猶豫買了一本名叫《書店的燈光》的書。這作者劉易斯·布茲比(Lewis Buzbee),曾在書店任職十七年,不怎麽有名。據說如今在舊金山大學教授寫作課程。

喜歡買書喜歡逛書店,也喜歡跟讀書有關的書。我從我喜歡的《讀書》雜誌裏知道了顧準的《顧準日記》,知道了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定價0.93元。我都擁有初版啊!又便宜又珍貴。

當年還喜歡從《亞洲周刊》的推薦裏買書。

我的電腦裏至今還保存著他們2005年和2006年推薦書目——

《亞洲周刊》2005年——

《半生為人》評價:政治滄桑中尋找獨立人格——徐曉;

《丁莊夢》評價:愛滋噩耗源於貧困愚昧——閻連科

《戰廢品》評價:韓戰戰俘被國工撕裂——哈金;

《一陣風,留下千古絕唱》評價:戲若人生——章詒和;

《遍地梟雄》評價:扭曲社會裏的扭曲豪情——王安憶;

《土與火》評價:為馬華文學拓展版圖——黃錦樹;

《紅樓望月》評價:從秦可卿破解清代政治——劉心武;

《天工開物栩栩如真》:良緣天定之愛——董啟章;

〈閱讀的故事〉評價:娓娓道來深具震撼力——康諾;

《回到詩》評價:展示普世關懷和詩中愛意——南方朔

亞洲周刊2006年——

117日〈思念無盡回憶父親胡耀幫〉,

〈帝國的惆悵〉(易中天)

重點〈遍地梟雄〉(王安憶)

27日重點:《到黑夜想你沒辦法》(曹乃謙)

 熱門:山河歲月(胡蘭成),

《哥倫比亞的倒影》(木心)

2-21日—丁莊夢(閻連科)

410日—熱門:《兄弟》,《心靈寫詩》,

330日—重點:《一座城池》(韓寒)評“幽默機智的文字”“人對時空的討論

熱門: 《順生論》(張中行)

06-3-7日——季羨林談人生

06-3-14日——西潮的彼岸(李歐梵)中西文學的回想(李歐梵)

06-4-12日——知識分子的鴉片(雷蒙阿隆)

416日——重點:《婦女閑聊錄》(林白),《一個人的戰爭》(林白)

06-58日——中國的男人和女人(易中天);蓮花(安妮寶貝)

06-5-24日——如彗星劃過夜空(林達);生死疲勞(莫言)

06-08-06——讀城記(易中天)

06-08-27——重點:《光圈中的鳳凰》(曹景行);一路唱回家鄉(黃永玉);季羨林談人生(季羨林)

06-09-17——東京奇譚集(村上春樹)

瑪格麗特。埃得伍德《盲眼刺客》,《末世男女》

都是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