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版的《小舍得》非常精彩
文章來源: 花似鹿蔥2021-05-12 09:50:56

《小舍得》近期挺火的,剛開始看,不敢貿然發言。不過,朋友介紹,有一部2018年的印度電影堪比《小舍得》,非常值得一看。既然是電影,一次頂多兩次就能解決掉,於是,放下中國的《小舍得》,又去看了印度的《小舍得》。

印度版的《小舍得》另外有大名,中文翻譯:《起跑線》。兩個小時,引人入勝,一氣嗬成,沒有中斷(《無依之地》我好像分了2次才看完,睡著了)。

跟前些天看的美國紀錄片《買進名校》比較,這部電影更適合叫印度版的《買進名校》。影片不是跟《小舍得》似的逼著孩子連軸轉地學啊學。他們就是想方設法讓女兒進一所好的小學。

好學校都在富人區,於是他們搬離了自己做生意的月光集市,買了豪宅。印度是個等級森嚴的社會,雖說廢除了種姓製,實際上還是涇渭分明。拉吉夫婦土豪,錢很多,但出身不夠高貴,雖然可以速成培訓衣著談吐,但上流的標誌是英語,張口就露餡,就連跳個舞也被那些精英鄰居瞧不起。不管怎樣,還是混進了名校圈圈,上德裏文法學校咫尺之遙!

第一關是麵試,因為沒有受過良好的幼兒教育,還是被拒絕。山窮水盡時,學孟母三遷,再搬家!這一次他們要進的“學區房”必須是貧民窟!

要說印度的教育至少在製度設計上也是為窮人們開了一條路的。名校每年的招生名額要有一定百分比麵向貧困家庭。拉吉夫婦雖然不夠“婆羅門”,但不愁錢,愁的是不夠窮。

有錢能使鬼推磨。印度的這些“鬼”專門為裝窮的富人偽造各種文書證件,你自己隻需要搬進貧民窟一個月,應付政府的資格審查即可。這個很像咱大中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於是在假裝上流和假裝貧窮之間,這對夫婦“冷來冷得在冰淩上臥,熱來熱的在蒸籠裏坐”,出盡洋相,讓電影笑料百出趣味橫生。

如果這部電影隻是搔你的癢逗你的樂子,那它就是個低俗三流片。《起跑線》不簡單因為還有嚴肅的主題。它聚焦於熱門社會話題,關注了印度的教育體係,直視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貧富階級分化等問題,相比《小舍得》,更加尖銳、更加具有批判性。

拉吉夫婦成功地在貧民窟演了一個月窮人,也是一次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過程。他們的女兒進了名校,卻是擠占了本來給窮孩子的名額,而這個窮孩子的父母是他們在貧民窟時給他們最多幫助和安慰的一個家庭。

幾經掙紮,性本善良的拉吉在大庭廣眾下痛心疾首坦白了這一切,“我們偷了窮孩子的權利。教育失去了本質,成了生意。我不會教育我的孩子去偷別人的權利。我給我的孩子退學。”

台下很多人很有同感,好幾個爸爸想站起來坦白?支持?可是被身邊的媽媽們製止了。就在拉吉妻子一個人孤零零的掌聲裏,他們夫婦領著孩子走出會場,把孩子送上那輛公立學校的校車。。。

沒有虛假光明的尾巴,電影戛然而止。

再也笑不出來了!

必須要介紹男一號拉吉的扮演者伊爾凡·可汗,他最為我們熟知的應該是在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裏,扮演成年派。《少年派》獲得奧斯卡11項提名,李安導演為伊爾凡·可汗沒有被提名表演獎而鳴不平。

《起跑線》上映後兩年,20204月,伊爾汗在印度孟買一家醫院逝世,享年53歲。

下麵兩段照抄——

1、在寶萊塢和好萊塢兩大電影工業體係中都獲得了極大認可,也是中國觀眾最熟悉的印度男演員之一  。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演員,也是難得的紳士。與他工作、交往是人生的幸運。他是一位熱愛生命與藝術的人,他的逝去是電影藝術的損失,也是朋友的傷痛  。他是一個即使在痛苦中也能在世界上找到美的男 人。

2、大部分的印度電影演員到中年便會銷聲匿跡,伊爾凡·可汗卻是在別人退休的年紀取得成功。他以獨樹一格的神情與熱切的眼神,成為《Maqbool》的主角,這部電影改編自莎劇《麥克白》,以孟買黑社會為背景。伊爾凡·可汗懾人的表現,讓他橫掃印度各大演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