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同《流量至上,“文賊”當道》
文章來源: 花似鹿蔥2020-12-23 10:05:03

很少轉載,但是這一篇深以為然,所以轉載於此——

《流量至上,“文賊”當道》

燃財經(ID:chaintruth)原創         作者 | 朱曉宇  編輯 | 林文龍

“吸毒嫖娼的藝人都受到了懲罰,一些有道德問題的藝人也被限製出鏡,為什麽被法院判決的‘文賊’卻被資本和平台追捧……”

以上內容,來自111位編劇、導演、製片人、作家在12月21日晚發出的聯名信,題為《抄襲剽竊者不應成為榜樣!》,信中點名於正和郭敬明,稱其有抄襲劣跡,卻在一些網絡平台、電視台的綜藝節目中,以節目導師、嘉賓的麵目出現,在節目內外進行話題炒作。

 

聯名信指出,這樣的“文賊”在網絡平台、電視台被捧為導師,讓他們販賣“成功學”,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對青少年樹立了非常壞的榜樣。

 

後,#111位影視從業者聯名抵製於正郭敬明#登上了微博熱搜。截至發稿前,該熱搜的閱讀量已經達到4.7億人次,討論跟帖6.2萬條。12月22日晚,這一聯合抵製的名單新增了45名影視從業者,達156名。而至發稿前,於正和郭敬明並未對此作出回應。

 

據AI財經社報道,知名編劇汪海林是行動參與人之一,他介紹,這封聯名信從召集參與人到正式發布僅用了一天多時間,“所謂一呼百應,他們這種一邊抄襲,一邊在社交網絡招搖,對行業毫無敬畏的行為早就引發了業內眾怒。”

 

此前,汪海林和於正曾多次隔空互懟,並登上微博熱搜。汪海林還曾發文稱,於正和郭敬明已經被中國編劇行業開除了,在編劇這個行業裏“社會性死亡”了,“任何正規的編劇活動裏都不會有他們出現。”

 

然而,於正和郭敬明卻是一些網絡平台、電視台的座上賓。

 

12月12日,浙江衛視的綜藝節目《我就是演員3》播出,於正和演員章子怡擔任導師,中央戲劇學院教師劉天池、演員張頌文、郝蕾組成表演指導團,三方共同為演員打分。此前,於正還擔任過優酷一檔綜藝節目《演技派》的發起人,參加過B站的《我是特優聲》等。

 

而在騰訊視頻推出的《演員請就位》自製綜藝節目中,郭敬明已經連續兩季擔任評委,在評委席上,與其並列的是導演陳凱歌、爾冬升、趙薇等人。此前,郭敬明曾在江蘇衛視的《最強大腦》中擔任嘉賓,也曾在東方衛視的《中國夢之聲》和廣東衛視的《中國好男兒》等節目中出任導師。

人前風光的背後,郭敬明和於正都曾深陷抄襲的泥淖,並與原作者對簿公堂。

郭敬明曾有多部作品被指抄襲,有定論的是《夢裏花落知多少》。2004年,作家莊羽起訴郭敬明的《夢裏花落知多少》抄襲其原創作品《圈裏圈外》,法院一審判決認為郭敬明在作品中剽竊了《圈裏圈外》具有獨創性的內容和情節,判處郭敬明和春風文藝出版社賠償莊羽損失20萬元,並向其公開致歉。官司經二審、終審,一直打到2006年,結果都是維持原判。

據媒體報道,於正曾三年九次陷抄襲門,最轟動的一次是在2015年,瓊瑤起訴於正侵權,同時對播出單位——湖南衛視一同追究責任。同年,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宣判,《宮鎖連城》侵犯了《梅花烙》的改編權,於正被要求向瓊瑤公開賠禮道歉,五家被告則共計賠償500萬元。於正隨後提起上訴,北京高院經二審後作出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敗訴之後,雖然郭敬明賠償了莊羽經濟損失,但是態度依然強硬,以“為了我的粉絲”為由,拒絕道歉。於正在拿到判決之後,賠償了經濟損失,但也一直未履行向原作者道歉的判決。在前幾日與汪海林的罵戰中,於正回應表示:不想提及自己的過去,以後拿作品說話。

被同行唾棄的於正和郭敬明,卻混得風生水起,原因是一些網絡平台、電視台“一切唯收視率論、流量論”,用他們來追逐點擊率、收視率,博人眼球。聯名信稱,“這種做法引起了相關從業者和社會各界的極大反感,大家對此感到非常遺憾和無比憤慨。”

那麽,這封聯名信,矛頭對準的是抄襲的同行,還是追捧他們的資本和平台呢?

在汪海林看來,平台用汙點藝人是故意而為之。所以,最壞的還是平台。

不過,接近網絡平台的人士表示,聯名信並沒有針對平台,平台會播出很多節目,於正和郭敬明隻是其中一個導師而已。這還是編劇行業內部的矛盾,於正和郭敬明一直被人罵,但沒什麽用,聯名信也在呼籲平台,不給抄襲剽竊者提供舞台。

“汪海林之前是一個挺有名的編劇,因為口無遮攔,平台和他的合作都變少了很多。”另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平台是編劇吃飯的地方,大家沒必要砸自己的飯碗。“聯名信的發布,主要還是於正和郭敬明犯了眾怒,抄襲證據確鑿,還拒絕承認拒絕道歉,這個情況很惡劣,也讓整個中國的影視編劇的同行們蒙羞,都覺得是一件很恥辱的事。”

不過,資本或平台很青睞於正和郭敬明,因為他們能掙錢,老百姓也沒有因為他們有道德瑕疵,就抵製他們。所以資本或平台並不介意他們有抄襲的過往,仍跟他們保持友好合作。

參與聯名信的從業者,顯然並不認同資本或平台的價值觀。因此,在聯名信中,除了痛罵於正和郭敬明,也明確指出了平台存在的一些問題。

聯名信中,一些網絡平台、電視台“一切唯收視率論、流量論”,就是從業者們的眼中釘。

此前,汪海林曾發文表示,“有時候平台挺壞的,他們知道於正、郭敬明名聲不好,容易招罵,就故意讓他們參與節目,讓大家罵他們引起關注。之前有個評獎第一次搞,擔心沒有關注度,就特意將於正列入提名,大家一罵,他們再表態把他撤下,一提一撤,熱度就有了。讓他們參加節目就是草船借箭,他們是炮架子,讓人射的。就怕大家不罵,所以,最壞的還是平台。”

 最近幾年,於正和郭敬明作為網絡平台們的寵兒,成功遊走在影視行業的最頂端,靠的就是有流量。雖然兩者的每部作品都有不少爭議,但對於平台們來說,爭議就是流量;另外,於正和郭敬明也用事實證明,他們產出爆款的幾率比同行們大很多。

《小時代》係列電影從推出至今,雖然一直被冠以“爛片”的稱號,但有了網絡平台的鋪墊,郭敬明在一片罵聲中還是狂攬了20多億元的票房,愛優騰三大視頻網站同時坐擁《小時代》係列電影版權,也是這部作品讓郭敬明拿到上海電影節最佳新人導演獎。

今年,郭敬明的《爵跡2:冷血狂宴》被騰訊視頻包攬買下;由郭敬明指導的《雅晴集》也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之下,成為今年年底待映新片中熱度最高的一部,更是被郭敬明視為摘掉爛片導演的翻身之作。

於正這邊,已經成為網絡平台們的戰略合作夥伴,不僅每年都能為播放平台提供了穩定又有流量的作品,還能參與平台的綜藝製作。2020年初,於正旗下的歡娛影視與優酷合作的《演技派》節目,成功為於正個人吸了一波粉,並帶火了於正旗下的多位新人演員。

於正的歡娛影視今年已經出現在多家平台的招商發布會上,包括將在愛奇藝播出的《傳家》、騰訊的《大唐女兒行》和芒果TV的《尚食》等。

汪海林稱,這幾年,網絡平台們對流量情有獨鍾、更偏愛有流量基礎的IP項目,周圍很多編劇的原創作品,都被網絡平台們相繼踢出局。這種亂象導致市麵上的內容作品種類單一,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化,導致國內的影視行業停滯不前。

“近幾年,我們的影視作品水準,在不斷地下降。以首爾國際電視節長劇獎為例,之前我參與寫作的《臥薪嚐膽》就拿過最佳長劇獎項,那時候我們的對手是美劇的《都德王朝》和日劇的《朱雀》。後來《喬家大院》拿過最佳長劇,《闖關東》拿過最佳編劇,高希希版的《新三國》也拿過最佳長劇獎。”

汪海林說,自從平台大搞IP項目以後,國內的影視行業就再也沒拿過獎,因為不生產這種產品了,平台們也不要這種作品了。“《三生三世十裏桃花》、《知否知否》這些作品雖然有流量,但是拿不了國際獎,如果把這些作品拿到國際上參評,是很丟人的。”

在影視行業內,IP泛指擁有一定知名度的個人、小說、遊戲、動漫和電影電視劇。如果編劇、導演靠著某部作品一炮打響,那麽個人也可以成為一個行走的IP,從這個意義上說,於正和郭敬明就是一個大IP。

有不少影視影視行業從業者向燃財經表示,在跟網絡平台合作的過程中,愛優騰三大平台都非常迷戀流量和IP,合作項目先看編劇作者是否擁有知名度、劇本是不是知名人物撰寫或者IP改編、暫定的演員是不是流量大咖等,任何一個環節沒有達到流量或者IP的標準,都容易被斃或者被內容降級。

現今翻看三大視頻網站,有超9成的網絡連續劇,來自IP改編。

比如,愛奇藝“百部大劇”片單,就匯聚了眾多頭部超級IP,包括《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火王》、《河神2》、《老九門2》、《盜墓筆記3》等。

愛奇藝製片部門工作人員馮霞表示,因為IP劇本身就有粉絲基礎,前期不用做很多宣傳就會有很多人去關注。而且視頻平台更加偏好短劇,播放周期太短,IP劇本更適合視頻網站的調性。“更重要的是,IP的價值鏈條長,一部好的IP可以改編成影視劇、遊戲、甚至是動漫,一魚多吃更符合資本的遊戲。”

製片人李明翰說,“平台製片人在衡量IP劇本的時候,會根據原IP小說,或者原IP遊戲來衡量劇本的市場反響情況,但是麵對原創劇本的時候,就沒有評估能力了。雖然國內原創劇本的水平暫時很難比肩好萊塢和韓國,但是也不乏一些有一定實力的劇本,不過,這些劇本在IP為王的時代很難有出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