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烈:遊走在曆史真相與科學幻想之間
文章來源: 花似鹿蔥2020-05-15 09:13:40

5月15日上午葉永烈在上海醫院去世,享年79歲。這位11歲開始發表作品的作家,一生筆耕不輟,留下3500萬字,180多部著作。

有人評,七十年代的孩子都讀過他的科普書,本老太五十年代的人,上小學也讀《十萬個為什麽》。這是幾代孩子最早的科學啟蒙書吧。葉永烈參加編寫這部書,年僅20歲啊!

他後來回憶:“當時,曹燕芳正在編《十萬個為什麽》化學分冊。也就是說,我的第一本書《碳的一家》的責任編輯,同時也是《十萬個為什麽》的責任編輯。她看中了我,邀請我參加寫作《十萬個為什麽》——這就是遠在北京的我參加上海《十萬個為什麽》寫作的緣由。我記得,曹燕芳給我寄來一份化學分冊的“為什麽”清單,要我試著寫幾個。

我寫了五個“為什麽”寄去,曹燕芳一麵熱情地給予肯定,一麵指出不足之處,然後要我繼續寫下去。我當時就像學生答題似的,按照那張清單所列的“為什麽”一個個寫下去。每寫好十幾個,就給他們寄去。他們看畢,又隨時告知意見。就這樣,我竟一口氣為化學分冊寫了一百多個“為什麽”。也有的“為什麽”是清單上所沒有的,我也就自己提出“為什麽”,自己回答“為什麽”。

當時,我並不知道編輯部的“內幕”。直到好多年以後,我才知道:當少年兒童出版社給我寄那份化學分冊的“為什麽”清單時,其實每一個“為什麽”都已經有稿子了。他們組織7位上海學校的化學教師花了一年時間,寫好了化學分冊。由於化學老師們寫的“為什麽”像教科書,編輯部不滿意,曹燕芳找我重寫。可是我一點也不知道這“內幕”,也就一個個寫下去。編輯部後來大批采用了我的稿子,為此得罪了一批上海的中學化學教師……《十萬個為什麽》化學分冊初版本共收175個為什麽,我寫了163個——隻有12個“為什麽”是別人寫的。

接著,少年兒童出版社又約我為《十萬個為什麽》其他分冊撰稿,即天文氣象分冊、農業分冊、生理衛生分冊。編輯潘勳照、洪祖年、張伯文向我約稿,我又為這些分冊撰稿。我為天文氣象分冊寫了27 篇,為農業分冊寫了89篇,為生理衛生分冊寫了43篇。”

據說,此書印數超過毛選四卷。

但畢竟不是紅寶書,文革中也被挑出來一大堆政治問題——

在“棉花為什麽能作炸藥?”一文中,說到“經過化學處理,斯斯文文的棉花,成了人們移山造海的好助手,成了‘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大力士”,被“批判”為“宣揚赫魯曉夫的和平主義,是麻痹無產階級的革命鬥誌,炸藥的最大功用,應該是炸出一個紅彤彤的新世界”。

至於“太陽為什麽有黑子?”一文,則被說成“惡毒攻擊我們心中最紅最紅的紅太陽毛主席”!

荒唐還是荒誕?無語。

改革開放後,葉永烈轉向傳記文學。他的那些寫毛澤東、蔣介石、鄧小平、陳伯達、陳雲。。。。的傳記,反響都很強烈。

可能是出身化學專業的吧,葉永烈的傳記都非常嚴謹,典型如寫《傅雷之死》時,終於把一直認定的傅雷的喝敵敵畏自殺的結論還原為上吊自殺的真相。

筆耕不輟,3500萬字!葉永烈在前,還有誰說自己“筆耕不輟”?

如今他終於放下了筆,坐上了一輛時空穿梭機,穿梭於無盡的科幻世界與永恒的曆史天空。

這是兒子10周歲生日送他的禮物《十萬個為什麽》

不小心掉出一張紙,原來是兒子檢討書,很有喜劇風。心情一下子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