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穿越20天,回到那個讀蘇聯小說的歲月(21)
文章來源: 花似鹿蔥2020-05-02 07:38:28

最近,一直在讀蘇聯作家格羅斯曼的《生活與命運》電子版。這是通過描寫斯大林格勒戰役反映當時蘇聯全景式的長篇小說。我看得很慢,上下卷1003頁,我一天讀50頁,整整20天。一邊看一邊筆記,感覺跟著作家完成了兩次穿越。

第一個穿越是回到我的少年,回到那些曾經讓我熱血沸騰的蘇聯小說中。

我們那個時代書店裏大量的外國文學就是蘇俄文學,尤其是描寫蘇聯衛國戰爭的小說。雖然是是50多年前少年的讀物,但是依然存在記憶的深處——

《青年近衛軍》,寫烏克蘭頓巴斯礦區的共青團員敵後抗擊德寇的故事,這個地區也是前期俄烏爆發槍戰的地區。情節基本忘了,但是牢牢記住男主角奧列格這樣一個名字,以至於想起來就是碧眼憂鬱金發卷曲的帥哥形象;

《真正的人》寫一個被擊落的飛行員在雪地裏爬行若幹晝夜後被救,但是不得不截掉雙肢又重新飛上藍天的故事,有一節寫他坐在床前,看著那雙剛剛定製的假肢,像一個人躺在床下伸著兩腳,散發著皮革的味道;

《遠離莫斯科的地方》寫一群科學家工程師在西伯利亞後方繼續科研生產大炮的故事,裏麵老工程師說過一句話:“她的眼睛大嗎?當一尊大炮瞄準你的時候,你還能計算它的口徑嗎?”

《卓雅和舒拉的故事》,那個冰天雪地穿著襤褸睡袍視死如歸的女遊擊隊員“丹娘”,還有她的弟弟,坦克兵舒拉,記得此書是他們媽媽寫的

《普通一兵》,封麵是一個紅顏色的馬特洛索夫半身雕像,讓我知道除了黃繼光還有堵槍眼的英雄在他之前;

還有《古麗雅的道路》、《金星英雄》。。。

這些作品,充滿了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的激情,雖然印刷裝幀很粗糙,有的還是豎排版繁體字,又密又小的老五號字,可是對於五六十年代的青少年來說,無疑是最具有吸引力最具有力量的好書。反而是19世紀俄羅斯作家的傳世名著,是再大一些才愛上的。

後來,蘇聯的衛國戰爭小說又出現了另外一種類型,寫戰爭的殘酷,寫戰火中的小人物的命運,寫超乎戰爭的永恒的愛,像《一個人的遭遇》,大名鼎鼎的肖洛霍夫的短篇;稍晚一些的《這裏的黎明靜悄悄》,寫那些花一樣的女兵的逝去。當然還有《圍困》,好幾大卷鴻篇巨製。。。。。。

然而沒有一篇像《生活與命運》讓我這麽認真做著筆記去讀,看得心生感慨。也許是年齡大了,閱曆多了,理解力看問題的角度也不是五十多年前的單純幼稚了吧?

俄羅斯作家包括蘇聯作家,似乎有描寫戰爭的獨特能力,你從中讀到槍林彈雨壯懷激烈,也在那些出生入死的普通士兵身上讀到人性的光輝,讀到一個民族不屈的靈魂和對生活對國土的熱愛。平心而論,無論是斯大林時代以謳歌為主的作品,還是斯大林過世以後的解凍文學,都有這樣的文字力量。當然,後來的作品更充滿了痛定思痛的反省,也就更具有震撼力和深刻的曆史意義。

格羅斯曼在衛國戰爭時期任蘇聯《紅星報》記者,這是蘇聯直到今日俄羅斯國防部的官方報紙,位同我們的《解放軍報》吧。他到過前線采訪,也寫出眾多鼓舞人心激勵士氣的作品,比如這篇中篇小說《人民是不朽的》,聽名字就充滿“正能量”。然而五十年代後他更沉於反思。1952年的《為了正義的事業》就遭到批判。更別說《生活與命運》這麽公開鞭撻斯大林時代的黑暗麵。據說掌管意識形態的蘇斯洛夫看完後說,此書想出版再等200年吧!

讀完《生活與命運》,更勾起了無限感慨:我們也打了八年抗戰,國共兩黨驅日寇並肩,論主義互鬥從前線到陪都,從延安到敵後;前線艱苦卓絕流血犧牲,淪陷區暗殺臥底勾心鬥角軍民抗敵驚天地泣鬼神,比蘇俄衛國戰爭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你能例舉一部記錄全景式抗戰、震撼心靈的史詩般的巨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