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口罩不敢戴,現今口罩不敢買
文章來源: 花似鹿蔥2020-04-03 08:13:14

日本的漢字能力檢測協會從1995年開始,每年年終都會定一漢字,代表當年時事特點與老百姓感受,如今在東亞東南亞頗為流行。本老太鬥膽提前為2020定一個字:罩。

小從遮住口鼻眼的口罩眼罩頭罩,大到罩住身體,罩住患者的防護服,隔離房屋,直到方艙醫院罩住烏央烏央一大群。總之從國家到草民都在忙著罩!

太大的罩咱置買不起,最小的罩也帶來諸多煩惱。

就說這口罩吧,久沐西風,耳邊吹的都是不戴口罩的風,再有那麽多專家學者信誓旦旦說沒有必要,咱也覺得戴口罩可能是聾子的耳朵:擺設。小的隻有幾微米的病毒一般醫護口罩不但擋不住,還可能增加脫摘時的感染的幾率;再說,人家都不戴,你捂個大口罩是否太招搖?再撞上個二愣子,衝你豎個中指?咱們還是低調些、隨大流吧。

就是這麽一個活思想,把二月份蹉跎過去了。不料人算不如天算,風聲越來越近,疫情越來越重。中國人有備無患的基因提醒:這口罩戴不戴是個態度,有沒有是個保障,權衡利弊,當然生命安保很重要,再去買,已經很難買得到了。。。。

忽報神州已伏虎,中國疫情大好轉,口罩產量節節攀升,鳳凰網的《皇牌大放送》還專門做了一期節目,講國內口罩生產,上至高科技產業試水,下到香港街頭老奶奶花布口罩,真是處處口罩遍地開花,源源不斷支援世界抗疫革命!如果用地圖用紅色來標注我們口罩占領的國家,小小寰球差不多“紅通通”啊!

能把危機變成機會,這是本事,是好事。關鍵好事應該怎麽做。這方麵中華民族是有古訓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莊子更是一針見血地說: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太多太多。。。。

總之,就是告訴炎黃子孫,行善做好事,就低調踏實地做,不求回報,也不求讚譽。張揚就是行善目的不純,求的是自己的名。說個通俗版的,鄰居家沒了隔夜糧,你送過去兩鬥米,人家還沒煮熟,你嚷嚷著全樓都知道這二鬥米救人的故事,好嗎?別說傲慢的西人,就是俺這東北銀,也會不吃!再說個高大上的:高調行善的陳光標,撒錢如撒土,從中國一路撒到美國,口碑如何?

我們走遍全球的口罩也遭遇到了口碑問題:1、目的可疑;2、質量不可信。

結果正如本文題目,現在網上還有微信群裏到處賣口罩,賣made in china的口罩,可你又不敢買了!

咱不計較目的,可在乎質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