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玩笑開過頭了, 自食“惡果”
文章來源: Y自然流露Y2019-04-13 08:58:31

與人交流是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個活動,有人很會聊天,跟這些人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一個話題的展開自然天成,可深可淺,彼此交互令人愉快,有無盡的話題可以深入。有時情況正好相反,禍從口出,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來說去,與人說話聊天, 絕對一門藝術。 在交流過程中,能聊會聊的,一定加有不少的幽默和玩笑以調劑氣氛,以拉近與交流對象的距離,否則聊天就像是上課或講道理,乏味無比。

回想自己從小到大,發現還是個愛說話之人,有時像家人指出的有點“話癆”,到底別人喜不喜歡聽,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說什麽的都有,聽的比較多倒是咱能時不時地能調節話題的氣氛,讓參與者臉上掛滿笑容,這咱也算是心滿意足了-:)之所以至此,無非就是在適當的時機,靠腦袋的急轉彎彈出些幽默笑話或是“自黑”,讓周邊人出其不意,突破笑點。這方麵特欣賞【非誠勿擾】的孟非, 他絕對是這方麵的高手,“自黑”的同時讓人感覺其交流的內涵,觀眾在會心一笑中就接受了其闡述的觀點。

話多錯多,玩笑多“傷人”多,有時真是千真萬確-:)玩笑兩字拆開來看,玩有戲弄開刷之意,笑則是搞笑之意,自黑沒問題,若是涉及交流對象,有時不知深淺觸到人的底線,笑話就會引人不悅甚至翻臉,所以火候很重要,且要對被“刷”的朋友知根知底,這樣方兩情相悅,笑話起到烘托氣氛之效果。

有之感悟,也是自己這多年不少慘痛教訓之收獲。這應該追敘到咱自上小學開始,記得在每一個成長時期,都會有一兩個形影不離的朋友,尤其小學初中轉了不少學校,奇怪的是後來之中小朋友不知何故就不再搭理咱了,當時不解,但也沒深究,再交別的朋友唄。等到上高中,與共同認識的朋友聊起來,才知道咱的不知那句玩笑話傷到了他們的小心髒。看來那會缺心眼的咱信口開河導致彼此斷交。

有了這些了解,咱深刻反省,曉得玩笑的分寸感,之後會盡量注意,可咱搞笑的天性,常常輕而易舉從會眾中找到笑點(開涮),腦子一短路“出口成章”, 有時一不小心就會幾乎觸到別人的底線,好在教訓頗多,還能及時懸崖勒馬 -:)想來想去,人的很多天性也許一輩子都改不了, 既然已形成了一種與人交往的方式,及與人交流的模式,何必要強扭過來呢?芸芸眾生有喜歡你也必有不喜歡你的,不必取悅所有讓人,現在不是有句話說“做自己”, 確實如此。

玩笑是人際交往的催化劑,還是大大需要的,隻是把握好分寸,有的放矢,被“傷”的人也會開懷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