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生活的太“斤斤計較”
文章來源: Y自然流露Y2018-11-18 08:53:20
上周六,家裏“領導”建議包餃子,周日去大學看孩子也順便捎點去讓他也換換口味。對於中餐,別的不好說,孩子也就還愛這口。指令下來了且加有愛意,咱馬上就按著以往的分工忙起來,開麵揉麵擀皮.....開了這些年的麵,經驗多多,不論幾斤幾兩,  放多少水憑的都是一種感覺,次次差不到那去。邊揉邊想起一個朋友說的,每次開麵她用碗量好,再用杯子量好水,一切以比例為基準,聚會時常看我如此粗糙就要上課.....其言之有理,可咱就是難以隨著去做,仍堅持過著非量化的生活模式,隨心所欲還是更自在些....
 
反觀生活的方方麵麵,如飲食烹製,咱中國人好像熱衷於憑經驗憑感覺--手掐把拿,老外則照本宣科,一步一步, 大勺小勺精準仔細,至於味道如何,跟著口味走吧-:) 記得讀書時在一中餐館端盤子,每每看到大師傅烹飪的美味“魚香茄子”,就好奇,因為自己也做過,放什麽佐料門清,可就是出品總是差強人意。於是有天就問主廚什麽原因,老兄一時也道不出個所以然,但他說下勺憑的是一種感覺,當然放佐料的時序及火候十分關鍵,這也就是常客會從一道菜吃出什麽不一樣來。
 
 
都說現在生活在數字世界,能量化都量化了,以便計算機控製以自動化,其更是當下最火的人工智能(AI) 之根基。可是現實世界還是有無法量化的層麵,比如人之情感, 知覺, 意識,記得過去學過【模糊數學】, 當時覺得此課有點搞,它與嚴格的數學有天壤之別,經過了這些年慢慢體會其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愛聽音樂的都知道,電子琴彈奏出的音樂何能超越實體鋼琴,其無法展現演繹演奏者手的輕重, 遊移, 心動... 
 
憑感覺生活還是規範量化生活,因人而異,也許與性情有關。常常有人喜歡 “Yes or Not" ,也有人樂意"也許 or 大概" ,  因為之中有太多可能性,為什麽有些事一定要實錘哪?再比如,上周朋友聚會說出外旅遊喜歡深度行,精細到每15分鍾行程的內容都了如指掌,樂此不疲且十分享受.....  咱就不然,去那,有個大綱就行,人落地不斷調整,多一個地方少一個地方,差不了那去, 缺失也是一種美 -:).
 
跟著感覺走也不失為一種活法, 要不說咱博名為【自然流露】,格言曰“隨心隨意隨性”-:)